返回

入赘为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八章故事变现(二)(1/2)
    听到后面有人叫自己,李琦客便回过头来看了一眼,后面是一个驾着牛车,正朝自己这边赶过来的人。

    李琦客不认识此人,却被他叫住,想必也是族里的人吧。

    不过,在他开口说话前,李琦客一直保持着微笑看着他,怕自己说多了会露馅。

    来人皮肤黝黑,身材矮小,年纪比李琦客大上不少,比他家里的老头要小上一些,不过脸上堆满了微笑,像这笑是从别人那里借的,一直挂在脸上。

    看这样貌,李琦客心里面断定,此人想必是经常与人打交道的,身上有着一股族里人没有的精明劲。

    “叔,是你在唤琦客吗?”李琦客微微躬了躬身子,拿出一副对待长辈的样子道。

    来人笑容不减,反而更浓的道“是啊,正准备去市集上换几个钱去哩,远远的看到你,问问是否顺道。”

    刚才还为走路犯愁的李琦客,这时喜上眉梢道“正要去集上买些东西。”

    就这样,李琦客坐上牛车,挤在了麻袋中间。

    和此人的聊天中,李琦客知道了他也是族里的,叫李大有,和自己有着几毛钱的血缘关系。而且此人常年来往于金陵,姑苏,扬州之间,走街串巷的做些小买卖。

    李琦客还从他的嘴里得知,原来的李秀才,有着一段到姑苏求学的经历,坐的就是他的车。

    当然了,李琦客大学毕业两年有余,说城府深,那是有点严重了,要说心里没有弯子,在金融广场混,心里没个那个什么数,你还想天天和政商界大佬们打交道?

    就像《西游记》里,被妖怪捉久了的唐僧,多多少少也能闻出一点妖气来。

    在李琦客设计好的问题下,这李大有聊开心了,开始一本正紧的聊起了他的生意经,什么三分利吃利,七分利吃本,什么百里不贩樵,千里能贩枣之类的小贩俗语。

    前面铺垫足了,李琦客便问起了自己心中的疑惑,便很自然的岔开话题道“大有叔,这两天我怎么没在寨子里看到虎儿呀,你可曾看到?”

    李大有往李琦客跟前凑了凑,眉毛一压,放低了嗓门说道“虎儿和他爹这爷俩精着呢,正定,邯郸,大名府逃难来的灾民,他爷俩倒捞着了。”

    北方有灾?李琦客来的这些日子可没有听到过,李琦客也学着他的样子,低声说道“捞着什么好处了?”

    “嘿~”李大有往边上坐了坐,一副你别在这里给我装孙子的某样道“琦客侄儿,你不是揣着明白,拿叔找乐子呢吧?”

    见李琦客一脸的无辜,不像是作假的神色,李大有心中嘀咕了起来,不过嘴上改了话道“北方旱灾,金陵城外来了不少难民,朝廷里好像还派来了几个皇子,来纳粮赈灾。”

    李大有又有些不解的问道“琦客侄儿,前些日子,你不是随虎儿一道去城里办的事吗?”

    聊到这里,李琦客大概获知了李大有所能讲出来的信息了,他知道,像李大有这种经常走街串巷的小贩,外表给人一种耿直,知无不言的样子,但要想往深里问,难免会让他起疑心,自己也会漏了馅。

    其实,这些日子下来,像迷雾一样笼罩在李琦客心头的疑云,正在一点点的散开,但迷雾下是什么,他还不能确定。

    赈灾和纳粮,就像后世的一些事一样,细心的人会发现,有些地方的公共设施,它总是拆了换,换了又拆,理由还是那么的冠名堂皇,难道做之前没有一个规划吗,还不是里面有油水。

    太阳底下什么新鲜事都有,李琦客也不敢保证,自己将来可能会面临的是什么。

    牛车慢慢悠悠的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没有电线杆,没有高速公路,也没有来往的汽车。除了郁郁葱葱的树木,叽叽喳喳的鸟鸣,哗哗的流水声,老半天才能看到一户人家,或是一个挑着柴火的樵夫,亦或是三两个无忧无虑的孩童。

    也可能是都市里待久了的原因,在这种安静的环境中,李琦客感觉自己的听力异常的好,有一种鸟鸣山更幽的感觉。

    三里地,这头老牛也不知道走了多久,眼前的一切逐渐变得热闹了一些,人变多了,叫卖声也远远的传来。

    不过这里热闹归热闹,看起来却有些乱,两边矮矮的屋子前,摆满了各种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看着有质感,上档次的东西一件也没有,可能这就是分布在乡间的草市吧。

    李琦客在几个看着比较顺眼的人手里买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看着钱还有些剩余,就买了一些米,想给灵儿买个饰品的钱都没有。

    李大有要卖东西,李琦客就自己往回赶了,赶到家时已经是下午了。

    回到家时灵儿也在,李琦客便让灵儿找出蒜臼,将买来的米放入蒜臼中打碎,做成米粉。

    李琦客则到竹林里,砍了一棵手臂般粗的竹子,然后做成了一个个的小竹筒。

    回去后,看到灵儿已经打好了米粉,他便把买来的蜂蜜化入水中,然后放入米粉,搅成浆糊。

    然后在厚厚的铁锅中放入胡麻油,待到油温差不多时,将花生放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