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叶娇李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她要出家(1/2)
    月落:为大家的点赞和月票加更,请笑纳。
    “怎么会管?”知情人露出唏嘘的神情,“难道要赔上全族性命,跟着造反吗?”
    也是。如果管过,国公府早就不在了。
    刘砚回去整理案卷,不得不佩服皇帝深谋远虑。
    把肃王李珑唤回来,是对的。当初是他主导平叛,必然清楚许多事。
    刘砚马不停蹄去拜访肃王。
    肃王府的人已前往封地,只有李珑奉旨回来,故而服侍的人不多。
    他请刘砚坐下,亲自煮茶招待,笑道:“不知本王能帮上什么忙。”
    刘砚开门见山,询问是否认识先陈王府的司马承恩。
    “是个道士。”为了让李珑想起来,刘砚特地加了一句。
    李珑皱起眉头,苦思冥想片刻,摇头道:“不认识。”
    刘砚手捧茶盏怔住。
    他性子闷,不擅长同人打交道,也不懂什么弯弯绕绕。
    刘砚以为李珑虽然认识,但会撇清关系,但万万没想到,李珑直接不认识。
    怎么会不认识呢?
    就藩的王爷无召不得进京,所以司马承恩等同陈王的喉舌。
    他为陈王传递消息,也帮陈王拉拢朝臣。
    十二年前,皇帝成年的皇子只有两个,大皇子李珑和二皇子李璋。无论他们在朝中是否得势,司马承恩都会去拜访他们,与他们结交。
    但李珑不认识,刘砚一点办法都没有。
    他愁眉苦脸回去,路过赵王李璟的府邸时,忽然想起自己是有帮手的。
    他们亲兄弟,应该好话吧。
    然而李策,即便是他去问,也不会有区别。
    刘砚跪坐在浓重的药草味道中,李策仰头饮尽一碗又一碗汤药,有些失望。
    谁都不会愿意得罪人,更何况对方有权有势,而且李策的身体,也太差了些。
    能活命就不错了,又怎么会牵扯进朝堂纷争。
    如京都所传,九皇子不过是个活死人罢了。
    刘砚闷闷地坐着,觉得可惜。但他不会关心的话,见李策翻动卷册,便起身道:“既然如此,下官回去了。”
    李策却并未起身相送。
    “刘府尹,”他指着卷册中的某处道,“你来这个。”
    刘砚疑惑地低头,又惊讶地靠过去,因为太过激动,差点把李策挤到一边。
    “王爷怎么能想到这个?”
    他的声音又惊又喜,显然找到了突破案件的关键。
    李策含笑道:“试试这个线索吧。”
    李策找到的,是司马承恩的房契地契。
    司马承恩出家前,在京都附近购置了田产房屋。这些年来,田地一直有人耕种,房屋转了几手,卖给了旁人。
    这便很不寻常。
    谁租出了这些地,谁又卖了他的房子?
    死人是不会交易的,别的人以为司马承恩只是去云游,也不敢随意处置他的财产。
    只有确认他已经死亡的,才有这个胆量。
    临走前,刘砚深深了李策一眼。
    “楚王如此聪慧,当惜身体。”
    他不善言辞,也不会关心人,完这句已经脸颊微红,抱着卷册,急冲冲地出去了。
    刘砚刚走,李珑便呼唤王府詹事议事。
    “果然是因为司马承恩。”
    他已不像先前那般冷静,手中捏着杯盏端坐,额头上渗出汗珠。
    “谁查出的司马承恩?”见詹事闷声不语,李珑摔杯道。
    詹事这才垂头道:“是楚王李策。”
    李珑的脸僵硬如铁,半晌才冷笑出声。
    “来有人嫌自己命太长。”
    以为那人行将就木成不了气候,却没想到竟阴险毒辣给他当头一击。
    这已经不是李策第一次坏他的事。
    从求娶叶娇,到御街射箭,都有李策从中作梗。是他太过仁慈,才让这个弟弟以为自己好惹。
    李珑盘算着如何让李策闭嘴,王府詹事却在忧心别的事。
    “殿下,”他心翼翼道,“既然查到司马承恩,那跟司马承恩有关的人,是不是……”
    李珑静静坐着,总算找回了些神智。
    让李策闭嘴之前,得先让他的一些人闭嘴。
    “让张黎来。”李珑神思沉沉。
    王府詹事连忙去找,过了许久回来,张黎不见了。
    “刚刚还在外面。”王府詹事脸色苍白。
    张黎是李珑的贴身护卫,这么多年来,跟随李珑出生入死。当然,有些李珑不方便做的事,也是张黎经手。
    刚刚还在,也就是听到司马承恩的事,才开溜的。
    饶是李珑不喜欢思考,也觉得此事非同可。
    “找到他!查他的家人,我记得他有一个亲戚,在骊山出家。”
    李珑下令道:“就算是死,也不能让他死在别人手里。”
    肃王府情势危急,安国公府也没有消停。
    整整三日,叶娇在后院校场,用雄黄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