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朱拓朱元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359章 制定宣传册!(1/2)
    “众所周知,这告示啊,以前都是官府颁发的,写的内容晦涩难懂,百姓们不大理解,容易对朝廷造成误会……这也就导致啊,乡绅们掌握了民间的话语权。”
    “本王推行的摊丁入亩,是有利于百姓的,是有利于社稷的,可是现在却遭人污蔑,甚至有些不明所以的百姓,聚集在府衙门口抗议,本王心中忧虑,所以决定亲自写个告示,告诉百姓们实情。”
    “这个告示啊,不必写那么精深……但是呢,你们也都懂,本王从研究四五经,学问非常精深,虽和孔孟比起来还有一丁点差距,但是比世间的大儒高明的多。想要写出这样一篇告示,还真是挺费心思的。”
    姚广孝表情严肃,赞叹道:“贫僧知道,大王为了让百姓们的懂告示,只能把自己的才学降到和那些没有读过的农夫一样的水准……大王,真是不容易啊!”
    朱拓顿时乐了,笑道:“不错,本王要做的,就是让百姓们的懂告示,这告示中不能有一个生僻字,因为寻常的百姓,一辈子认识的字,是极有限的!另外,还要做到简单明了,让百姓们一目了然。”
    杨溥赞扬道:“殿下大才!”
    朱拓自信的道:“本王不单单的要写告示,还要发放宣传单,还要在百姓的墙上刷上宣传标语。那些诗词歌赋,以及对仗、排比,自然是能不用就不用,而是尽可能的改成人们的常用语。”
    姚广孝和杨溥口称大善,对朱拓极尽赞美之词。
    吕青偏过头,了一眼解缙,暗戳戳的道:“到底,还是大王没什么学问。”
    解缙深有同感的点点头:“大王的学问怎么呢,什么都懂,又好像什么都不懂。我给他讲春秋时,他听不到一刻钟就能睡着。后来,每次大王失眠,都会把我喊到跟前,让我给他讲春秋。”
    吕青一愣,询问道:“春秋还有治失眠的功效?”
    “我也是最近才发现的。”
    杨溥询问道:“大王,那您写的告示到底是什么啊?”
    朱拓傲然的摊开一张纸,道:“你们且瞧瞧,这是本王想了许久。”
    几个人一同凑了上来。
    便见告示上写着几句话:“摊丁入亩的意思就是:劳苦的百姓们团结起来,打倒土豪士绅,瓜分田产土地。”
    解缙不敢置信的抬起头,颤抖着双手,询问道:“大王,您这是要造反吗?”
    姚广孝目露精芒,激动地不能自已,叹道:“大王终于想明白了,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大王只要笼络了天下百姓之心,何愁大事不成?”
    杨溥沉默了一会儿,提醒道:“大王,您这个告示太激进了,要真这样贴出去,和那些士绅的关系再无回旋的余地,那些士绅会拼了命的反对,倒不如改改措辞。”
    “怎么改?”朱拓好奇的询问道。
    “这告示很好啊,为什么要改?”姚广孝十分不解,劝道:“大王,您只要贴出这个告示,一定能顺应民心,顺利推行政策,不定能建立大明的万世基业!”
    “放屁,我你这妖僧贼心不死!大王,这告示万万不能用啊,不然会煽动百姓,会引来大乱的。您想想历史上的陈胜吴广、黄巾的张角、还有韩山童。”
    “一群没造反成功的逆党,也配和大王相提并论。”
    “算了算了,你们别吵了,要是气不过,干脆出去打一架吧。”朱拓成功劝解了两人后,又向杨溥,询问道:“你,这个告示怎么改?”
    杨溥沉思了一会儿,道:“大王,还是直接明摊丁入亩的意思吧,也就是以田税代替人丁税,减少百姓的税赋,鼓励百姓开荒耕地。”
    “行,就按你的意思办,不过还是得制定一些宣传标语。”朱拓很严肃,道:“只有发动百姓,才能推动这个政策的实施,不然光靠那些乡绅,是办不成事的。”
    “好。”
    由杨溥修饰过的告示,被张贴在了城墙上,随之而来的,则是引起了轩然大波。
    不单单如此,朱拓还命人制作了无数张宣传册。
    这些年,印刷业已经逐渐发展起来了,尤其是在苏杭一带,印刷业的规模非常大,某些新的工艺,也开始推广。
    因而,朱拓找到几家有名气的印刷作坊,和他们掌柜用拳头讲了道理,掌柜们纷纷表示,肃王殿下得对,没问题,现在就印。
    那些印刷作坊,日夜开工,所用的纸张,统统都是最低劣的,一切以节省成本为主。但是,印刷的数量非常多,一捆捆的宣传册,直接印刷而出。
    印刷册第一页只有几个大字:一切为了百姓,为了百姓的一切!
    而册子里面,清晰明了的写了很多东西,比如现在一亩地能产出两石粮食(约合后世的二百四十斤),除去田税,衣食住行所需的花费。
    折算下来,大约需要五亩地才能养活一个百姓。
    可是,只要推行了这个摊丁入亩,百姓的负担就会大大减少,大约三亩地就能养活一个百姓。最重要的是,田亩越少,所交的田税越少。
    交够朝廷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有乡绅们买了低劣的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