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李辰安钟离若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二十一章 深意(1/2)
    那一夜,一首震惊整个宁国甚至整个世界的诗诞生了。
    那一夜,花满庭刘酌以及苏沐心大醉。
    李辰安还是没醉。
    次日一早,他依旧早起,依旧晨跑,依旧在烟雨亭外锻炼。
    画屏湖的早晨还是那么美丽,只是往日里喜欢歇息在那颗柳树上的翠雀不知道去了哪里,这码头处的那艘画舫也不见了。
    李辰安在日上两杆的时候回了家。
    花满庭在日上三竿的时候才醒来。
    洗漱了一番之后他来到了醉心亭。
    刘酌已经坐在了此间,正煮着一壶茶。
    “老师请!”
    “嗯。”
    花满庭坐了下来,刘酌斟了两杯茶恭敬的递了一杯过去,低声道:“昨日听了老师的那番话,弟子心里有些疑问,还请老师解惑。”
    花满庭接过茶盏,却问了一句:“昨夜初时你大抵是不上李辰安那子的,他后面作的那首《将进酒》,你觉得如何?”
    “不瞒老师,李辰安这个名字在广陵城并不是太好听……弟子初时确实不太、不太理解老师的这番良苦用心。”
    “那首诗极好,诗词由心生,那子果真是个豪迈之人,他蛰伏十余年也明了他意志之坚定,若是有朝一日有了机会,或可一飞冲天。”
    “只是……弟子依旧不太明白他为什么要藏拙十余年,昨夜里思来想去,莫非是李家在玉京城那两房在太子和二皇子之争中所站位置不对?”
    “他怕因此受到了牵连,故而将自己扮成了傻子的模样?”
    “这……姑且不论他有没有那样的远见卓识,而今太子和二皇子之间最终结果如何无人敢下定论,他此举不通,他的父亲李文翰也没那预测的本事。”
    花满庭呷了一口茶摆了摆手,“他的那般变化为师也想不通,但这并不重要。至于李家另外两房站队和他这些年的隐忍……你这是想得有些多了。”
    他放下了茶盏,着刘酌,“你或许以为是为师想要你照拂他一二,当然为师也有此意,但为师更深的意思是……若是有那么一天出现了不太好的情况,他或许能够照拂你一二!”
    刘酌大惊,心想他一介平民,如果京都真涨了水,真要淹了这广陵州,他如何能够帮得了我?
    他凭什么帮得了我?
    对于刘酌的惊讶花满庭并不奇怪,甚至也没有去解释。
    他望了望湛蓝的天空,沉吟片刻缓缓道:
    “为师这些年在文学上的研究少了很多,倒不是精力不济,而是……门生故旧太多,以至于将精力都花在了人情往来之上,却忘记了昔日初衷,活得也就没有以往那般纯粹。”
    “这些日子觉得有些累,却不知道这累从何来,直到前日在画屏湖的烟雨亭里听到了他作的那首《青杏儿》。”
    “这老弟给为师敲了一记警钟啊,也让为师明白了一个道理。”
    “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
    “为师落了俗套,选了春秋……庙堂之上的斗争日益复杂,为师所选,不知对错,但为师选了就已经错了!”
    刘酌愕然的了花满庭,心里咯噔一下。
    “这就像在烟雨亭观画屏湖,站在亭里,画屏湖的所有美景都能尽收眼底,对画屏湖的春了然于胸。可若是身在湖中……所见不过是面前丈余的水,却不知春夏秋冬。”
    “为师之错就在于身处湖中。”
    “你,也在湖中。”
    “但京都有一个人却在岸上。”
    “何人?”
    “定国候钟离破!”
    刘酌张了张嘴,“不是听闻定国候站在太子殿下的身后么?这一次漠北之败,太子要帅军亲征,听定国候要将他那支战无不胜的神武军交给太子殿下……”
    花满庭微微一笑又摆了摆手,“定国候确实要将神武军交给太子殿下,但为的是国,而不是站队!”
    “……那,就算是要求人相救也应该是求定国候,以老师与定国候之间的交情,学生应该随老师去京都拜访一下定国候是不是才是最好的选择?”
    “那样就着了相,定国候那老狐狸可不一定会见你。再,他的妻子樊桃花才是钟离府最厉害的人物。”
    “樊桃花最疼的是她的孙女钟离若水。”
    “而至少从目前来,钟离若水对李辰安有了极大的兴。”
    刘酌又吃了一惊,他这才明白老师此举的深意。
    朝中党争因为皇上的健康问题变得日益严峻,虽然还未曾到图穷匕见的时候,但暗潮的涌动已越来越激烈。
    太子殿下乃是皇后所出,但皇后娘娘却在诞下四公主宁楚楚四个月的时候因病去世。
    如果皇后娘娘依旧在,那太子东宫之位定然稳如泰山。
    可皇后娘娘不在了。
    虽然皇上并没有再册封皇后,但而今后宫地位最为尊崇者却落在了姬贵妃的头上。
    二皇子便是姬贵妃的儿子。
    宁国当今丞相姬泰便是姬贵妃的父亲。
    按照宁国礼制,太子殿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