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皇长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八章:太孙之位当允炆殿下莫属(1/2)
    太子朱标的灵柩存放在仁智殿,按照礼法惯例,自吊唁之日起,由诸多高僧诵经七七四十九天后,才会下葬。
    当然防腐的问题不用担心,古代的防腐技术还是很强的,尤其是在皇室这一块。
    哪怕到了后世,古代的防腐技术对于后世也有着很大的启示,甚至一些流传下去的手法,自朱英穿越前,还在沿用。
    大明中后期皇帝尸身,甚至能放三个月而不腐。
    太子是七七四十九天,皇帝则是九九八十一天。
    这其中也是有着按照礼法的严苛规定。
    至于为什么要存放这么久的时间。
    主要便是通传天下,尤其古代信息传播缓慢的因素,可能皇帝驾崩,或者太子薨去后。
    至少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在整个大明传播开来。
    如果像普通百姓一样,七天就下葬,一则众多皇室子孙赶不及吊唁。
    二则大明臣民,或者一些偏远地区的官府,连大明的储君都薨了还不知道。
    岂不是要闹出笑话来。
    皇帝亦是如此。
    礼法中间的很多规定,虽然看似有些繁琐和严苛,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结构所影响的。
    在空冷冰寂的殡宫里,朱允炆双目哀伤,整个人似乎六神无主一般。
    当然,这是真的,并不是说他在演戏,而是对于父亲朱标的死,的确很是伤心。
    朱标有两任妻子。
    第一任为常氏,常遇春长女。
    大明讲究个门当户对,太子的正妻自然家室也要显贵才行。
    不过常氏在生完朱允熥后,便因为难产后遗症,病薨。
    吕氏,早前是太子次妃,小族出身。
    作为小族出身的吕氏,之所以能够被选为太子次妃,自然是因为长相极为貌美。
    在和吕氏对比起来,常氏在长相上,显然就要差上许多了。
    朱标对于正妻,自然是相敬如宾,对于次妃吕氏,则是宠爱有加。
    常氏病薨后,朱标便请求父皇朱元璋,直接定吕氏为继妻。
    子以母贵,本来是庶子的朱允炆,自然也是成了嫡子。
    嫡不降庶,因此常氏所生及吕氏所生,皆为嫡子。
    嫡长孙朱雄英薨后,朱允炆便成了嫡孙之长。
    至于朱允熥,日子却是不太好过。
    生下来母妃就病薨,打小就没了亲娘,由吕氏代为抚养。太子朱标对其也是比较简单,谈不上厌恶,也谈不上喜爱。
    至于嫡长孙朱雄英薨前,则是一直由马皇后和朱元璋亲自抚养,哪怕太子朱标和太子妃常氏,都是只能过去看看。
    自断奶后,便是一直和马皇后,朱元璋共同居住长大。
    朱标性格相对于偏儒家,讲究仁慈宽厚,这也跟朱元璋的教导有关,因为他知道国虽大好战必亡。
    所以他希望自己的儿子不像他一般,当个马上皇帝,而是安心治理国家。
    朱允炆在这一方面,和父亲朱标极为想象,且朱允炆的长相和母亲吕氏极为相像,很是得朱标喜欢。
    如此一来,朱允熥的情况,就很是尴尬了。
    身为皇孙,只不过缺了些宠爱罢了,锦衣玉食自不会少。
    不过这等环境,尤其是在嫡长孙朱雄英薨后,朱允炆为长孙的情况下,唯一能够威胁朱允炆日后位置的,便只有朱允熥了。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p,换源p!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因为在法理上,朱允熥作为早前嫡子,哪怕朱允炆扶为嫡子后,两人对于皇位的继承权,是没有先后区分的。
    吕氏在照顾朱允熥的时候,难免就要多些心思。
    把一个孩子培养成栋梁之材很难,养成废物却是极为容易。
    虽然不是很彻底,但已然不被朱元璋所喜爱了。
    现在太子薨,似乎吕氏,便成了笑到最后的赢家。
    ..........
    “道衍兄,你这假和尚,倒是几年不见,胖了不少,想必跟着燕王的日子过得舒坦。”
    某庭院,在姚广孝的对面,一位儒家打扮的中年,笑着对其说道。
    “我哪里比得上子澄老弟,终究只是空门中虚度光阴罢了。”
    姚广孝笑着回道,对于黄子澄,也不自称贫僧了。
    姚广孝年轻时在苏州妙智庵出家为僧,精通三教,与儒释道各家学术领袖都有不错的关系。
    其中曾跟随过黄子澄之师宋濂学习过一段时间,虽未入儒家,却也是执弟子礼,和黄子澄勉强算是同门。
    黄子澄为瀚林学士,伴读东宫,一直便是朱允炆的老师,关系莫逆。
    微微一番寒暄过后,姚广孝却是起身作揖道:“看来我要祝子澄老弟平步青云了。”
    黄子澄微微一惊,顿时说道:“道衍兄这是何意。”
    姚广孝佯怒道:“好呀,子澄老弟这点事情都要瞒着我。”
    说完后,又悄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