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夏文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二章:京都深似海(2/3)
做别人,张赟自然不敢这般乱语。
    “你还是不懂,你当真以为,礼部尚书遮掩此事,是怕得罪顾家?”
    “这件事情,原本与你无关,可你知道为父为何牵扯进来吗?”
    “仅是因为你喜欢杨寒柔?”
    张云海目光略显冷意,对自己这个儿子感到失望。
    此话一说,张赟顿时有些慌张。
    他父亲是大儒,从小在这种光环之下,让他既感压力也感荣耀,所以他希望自己能得到父亲认可。
    如今听到这话,自然有些慌张,也极其好奇,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
    “还请父亲大人明示。”
    当下,张赟低着头,他实在想不到,只能询问。
    “赟儿,为父不是不愿教你,而是很多事情需要你自己去明白。”
    “否则教你再多次,都是无用功。”
    张云海叹了口气。
    毕竟张赟年龄不大,想不到这个层面也合情合理。
    “杨寒柔将顾锦年推入水中,差点导致顾锦年身亡,这件事情听起来是大,可最终顾锦年活下来了。”
    “在你眼中是否认为,顾家会雷霆大怒,找礼部尚书麻烦?”
    “而杨大人担心顾家找麻烦,所以编造谎言,对外宣称是顾锦年调戏在先?”
    张云海问道。
    “恩。”
    张赟点了点头,他虽然知道肯定没有这么简单,可他想不出其他原因,所以只能点了点头。
    “这就是为父失望之地。”
    “你把堂堂礼部尚书想的太简单了,你也把为父想的太简单了,甚至你把整个大夏所有读书人都想简单了。”
    “顾锦年坠水,的确事大,可礼部尚书为人正直,更是当代大儒之一,品德高尚,若儿女犯错,为父相信杨大人一定不会遮遮掩掩。”
    “但顾锦年不一样,他是顾家的人,顾家代表着是满朝武将。”
    “杨大人怕的是什么?怕的是顾家以此为由,作为大夏开战之由。”
    “自圣上登基之后,十二年来,整个朝廷日日夜夜,时时刻刻争论的是什么?”
    “还不是边境战争,陛下想要开战,可满朝文臣宁死也不答应,硬生生压了十二年。”
    “倘若被顾家抓住机会,弹劾杨大人,大夏也极有可能进入战争状态,那个时候必将是血流成河,尸骨如山。”
    “为了天下大义也,杨大人宁可违心,也不能让顾家得逞。”
    “这也是为父为何参与进来,让你去佐证的原因。”
    “而且,这满城风雨,有不少人的影子在其中,不然国公之孙差点溺水身亡,你当真以为所有人都是傻子?”
    张云海一番话说出,铿锵有力。
    也让张赟彻底懵在原地。
    他真的以为,这只是一件小事,却没想到这背后牵扯这么多东西。
    仔细想想也是。
    礼部尚书是什么?著书成儒的存在,名望上比自己父亲大数倍,这样的人,怎可能会因为一点点小事,而违背正直?
    “父亲大人,孩儿明白了。”
    “可眼下该怎么办?”
    张赟弯着腰,满是好奇问道。
    “静观其变。”
    “你方才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
    “无论顾锦年有没有恢复记忆,如今众口铄金,木已成舟。”
    “只是,接下来不管如何,你尽可能不要去招惹顾锦年,无论他愚不愚蠢,你要记住,顾家人不蠢,国公之首可不是靠蛮力上去的。”
    “尤其是顾宁涯,能成为悬灯司副指挥使,绝对不是寻常人能应付的。”
    “你只需要好好读书,等大夏书院开始,你早点凝气,真正成为一名读书人,这才是你的重心。”
    “记住,未来的路,为父已经帮你铺好了,不要因为眼前的一点点争议而坏了前程。”
    “顾锦年与你,终究不是一路人。”
    张云海言语认真道。
    这一番话给予张赟极大的自信,也让张赟瞬间释怀。
    的确,现在跟顾锦年争这个争那个有什么意义?笑到最后才是赢家。
    自己走好自己的路就行了。
    不过末了,张云海的声音继续响起。
    “对了,顾家得到了大夏书院的直录名额。”
    “想来顾锦年也会与你一同进入大夏书院。”
    张云海缓缓说道。
    但这句话,让张赟脸色又是一变。
    “直录名额?”
    “顾锦年去大夏书院,不是害人吗?”
    张赟有点接受不了了。
    在他心中,大夏书院是读书人的圣地,顾锦年这种人去,完全就是害人,是害群之马,玷污圣地。
    “不给出这个直录名额,顾家也不会放过杨大人。”
    “这里面涉及到了许多事情,无法解释,唯独你到了那个位置,才能明白。”
    “赟儿,牢牢记住,官道一脉,敌进则我进,敌退则我退,就如同围棋一般,吃他人一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