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大周做天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11章 微服私访(1/2)
    西伯领了王命,召集了王宫卫队。
    就开始进行王诏的发布工作。
    因为此时别说落实第一条王诏的内容了,王诏能发到全国都要安排一番。
    周国的行政体系在太宰府手上,太宰府绝对不会奉诏让买了奴隶的人送回来的。
    正好郑国公不在王都,他们也好找这个理由推迟。
    但郑国公不在对于西伯的工作,也是一个好的契机。
    西伯本以为王宫卫队的人马虽然会听令,但是肯定出工不出力。毕竟卫队以往是个什么懒散德行他们也都是知道。
    但是没想到他们一听是王诏,一个个精神百倍,踊跃办差。
    这才一日的光景,这些王宫卫队们就像换了个灵魂似的。
    这让西伯不得不怀疑,雷电是不是把王宫的人都劈了?不然一日之隔怎么反差如此之大?
    王宫卫队虽然只有二百来人,但是好在周国也不大。传召的人分别出发,一日之内全国上下就都能告知。
    没落的王都也就大几万人口,周国还有几个小城。
    每个城人口也没多少,有个两三万人就不错了。
    西伯派出少许人直接到王都周边的小城去贴王诏,然后再命人到乡间百司通告王诏。百司也就是地方官。
    主要人手都留在了王都,亲自发布王诏,准备接受丹国人。
    因为根据初步调查,王都被买卖的丹国人是占大头的。
    王诏的内容,一日之内传遍周国后。
    立刻在全国炸裂了开来,
    士族与小贵族阶层那可就更沸腾了。
    王诏?自从东迁至此,何时有过王诏?
    第一个王诏的内容那是石破惊天,王室竟然要出钱为沦为奴隶的丹国人赎身?这是唱哪一出?
    王室真的会付钱吗?这个王诏是真的吗?此次大雨让多地遭灾,都没有救灾。哪来的钱赎回奴隶?
    归还丹国人这件事本来普通庶民都是只能当个吃瓜群众的。
    但是王室是付钱买回丹国人,他们的内心就极度不平衡了。
    整个王都议论纷纷,表示质疑的人也很多。毕竟周国政令一直都是从太宰府发出的。大王什么时候处理过政务?
    听说大王整日花天酒地,醉生梦死。
    第二个诏令就更加令人咋舌,之前从王宫里传来宫廷秘闻,天子在雨夜狂奔,突遇雷击这个谣言竟然被官方证实。
    之前几日里,民间传播很广。都认为这个雷电是因为上天惩罚天子,曾擅自称王,致父子操戈,终使强大周国覆灭。
    如今在各大诸侯保护东迁洛邑以后,却又荒废政务,沉迷酒色。
    民众都认为,如果不是郑国公护佑他,现在的王都跟周王室也早已灰飞烟灭。
    在如今的周国里,太宰郑国公的声望与地位都比周天子高。周天子现在已经被民众误认为已经傻了,哪有正常人被雷击还想找到有同样被雷击过的人?
    普通庶民抱着吃瓜的心态,看事态发展。
    买卖了丹国人的士族与贵族则持观望态度。他们已经嗅到了周天子要与郑国公要搞摩擦。
    所以看似周王室花钱赎回丹国人,背后也隐藏着两个势力的背后角力。
    周建国也准备一大早就乔装出城。他昨日在天禄阁又待了一整日,所以想看看周国的人文地貌。
    顺便看看王诏发布二日了效果如何。
    却在清晨就收到了侍卫二牛送来的一封只有血手印,没有字的书简。
    原来这是王宫卫队们为表对天子的忠心,全体咬破手指,以血盟誓。
    这个时代的奴隶能被天子掏心掏肺说出那番话,的确死也值得。
    不知道是这个时代的人单纯,还是根深蒂固的奴性。
    周建国本来还吐槽,原本天子的卫队最起码也是最低一级的士族,如今沦落成只有奴隶了。
    但如今看来,都是奴隶也是塞翁失马嘛。
    士一族的人都有产业死战必畏死,哪有奴隶的人心好收拢?
    周建国出宫前还是准备了一番。
    先是让侍女们临时改了一件衣服出来。他觉得这个时代的衣服太过臃肿,行动太过不便。
    衣着的规制也是贵族等级的标志,王族穿什么,贵族穿什么,平民穿什么,奴隶穿什么。
    如有人乱穿上一个阶层衣物装束是会受到严厉的惩罚的。
    阶级的划分,体现在方方面面,也难怪会让人那么根深蒂固。
    侍女们按照大王的要求改完衣物以后,都惊恐万分,因为这衣服的款式十分像胡人,戎狄的穿着。
    游牧民族经常需要骑马放牧,游猎,所以衣物都是贴身的紧凑。
    宫女们都感觉大王这几日都是神经兮兮的,所以也没人敢询问,只能照办。
    但是侍女们也害怕太后怪罪,随即禀报太后。太后还没赶到,周建国已经穿着改版的束装,带着两个侍从出门了。
    太后也很是无奈,只能随他去了。
    西伯为方便赎回丹国人,直接在王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