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7章 欢呼(1/2)
    事实证明,丰厚的奖励在鼓舞士气方面永远是有效的。
    按照徐世杨的想法,队伍应该迅速打扫战场,然后迅速回到屯堡里,最后再休息。
    然而这对他的部下来说有些强人所难了。
    150人的队伍,趁着月色,带着武器悄悄前出20多里,然后对敌人发动突袭,能完成这么“复杂”的战术动作,对如今的徐家军来说绝对是个奇迹,再强行要求更高水平——比如迅速打扫战场撤出危险地带,那实在是想的有点多。
    于是,虽然徐世杨心里十分担心附近还有别的鞑子——哪怕再有半个谋克,大家就都死定了,但他还是不得不在原地强撑到天亮。
    到天亮前的这几个时辰,徐世杨将鞑子做熟却因为被偷袭还没吃完的食物分发给所有参战士兵——每个人分了半张杂粮饼,一小片二两重的羊肉和一碗羊肉汤。
    对屯堡民兵来说,这是一年到头都难以见到的荤腥,大家自然吃的眉开眼笑,仿佛战斗带来的疲劳都随着热气腾腾的食物离去。
    分发食物的时候,所有民兵都朝着徐世杨大声欢呼,不仅仅是因为精美的食物,还因为今天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战场上丰富的收获,以及对今后平安生活的向往。
    至少,事实证明,眼前这个年轻的堡主,不会像以前那样把他们的妻女交给鞑子,只为换取片刻安宁,不是吗?
    徐世杨学着前世领导的模样,一手掐腰,一边轻轻挥手回应自家堡民的欢呼。
    他脸上笑得开怀,然而实际上,徐世杨现在非常非常想揍人。
    但是不行。
    他作为地方豪族,确实有权利随意打杀屯堡民众,但现在肯定不行,因为大家刚刚打了胜仗,这个时候过份苛责士兵,根本就是想引发兵变,绝对自讨苦吃。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不仅民众生活困苦,就连徐世杨这样的地方豪族子嗣,也必须处处小心,否则就会稀里糊涂的把小命丢掉。
    他得到自己的屯堡不过10个月,既没钱粮也没威信,就凭前世那点半吊子军事知识,想建立一支近代军队纯属做梦。
    当然,徐世杨也不是什么都没干,什么都没有。
    他现在最大的本钱就是那20个会使用火门枪(产能问题,现在只有一半有枪)的半大孩子。
    徐世杨当上堡主不过十个月,训练这些从流民中挑选的孩子却已经长达半年的时间,他用从家族里借来的粮食维持这支种子部队,希望借助他们尚未被生活彻底磨灭希望的特性,在不远的将来把他们教导成合格的军士官。
    现在,这支小小的队伍已经初见成效了,夜间的战斗中,这些孩子一直等到鞑子冲到自己眼前,才开火射击,取得了近乎完美的战果——要知道,以火门枪的发火率,一旦打不响,被鞑子冲到身边,那支“火枪”比烧火棍也好不了多少。
    孩子们能承受这种心理压力,从容开火后又加入白刃冲锋,不得不说,徐世杨半年来的耗费和辛苦在这一刻都得到了回报。
    更何况,这150人的乌合之众能潜出坞堡20里,主动攻击鞑子,也是因为有这20个15、6岁的半大孩子带队(兼任监军)的缘故。
    战斗结束后,那些普通堡民把鞑子尸体剥的精光,搜刮的心满意足,精疲力竭的睡去后,这些孩子还能强忍着疲惫,在徐世杨的命令下轮番站岗。
    以徐世杨对古代军队浅薄的认识,他觉得,这些孩子已经算的上这个时代一等一的强军!
    ‘如果我有3000这样的战士,等他们再长大一点,在再训练一段时间,再配备更合适的武器,我就不用害怕这世上的任何敌人了!’
    看着这些孩子,徐世杨得意的想
    ‘我从未像今天这么喜欢熊孩子!’
    因为他们为徐世杨带来了第一次胜利。
    夜,终于又安静下来,徐世杨倚在成堆的布匹上,精疲力竭的等待着天明。
    胡兰山一脸愁容的凑到他的身边,搓着手,尬笑着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徐世杨一箭射死兀鲁的时候,逃命经验丰富的胡老头比喝的醉醺醺的鞑子们更早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他一把把自己的儿子拽到火堆照不到的阴暗位置,以与年龄非常不相称的敏捷,躲在给鞑子运送赎城费的骡车底下。
    在那里,胡老头和他的儿子抱着脑袋,惊恐的看着外面来回奔跑的人影,听着双方厮杀时野兽一般的嚎叫和濒死时的惨叫声,鼻腔里充斥着血腥的味道……。
    这一切都让胡兰山如坠阿鼻地狱,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毕竟,在他的心里,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误区——汉人是打不过鞑子的。
    防守城池或许还有机会,野地浪战必死无疑。
    大周的官军尚且如此,躲在坞堡里挣扎求生的屯丁自然更加不堪一击,这简直是不言自明的道理,徐世杨没有理由不清楚这一点。
    所以,在骡车底下趴着的时候,胡老头总觉得自己刚才撇的那一眼,其实看错了。
    那应该不是徐世杨,那些冲进女真人的弓子铺,大呼酣战的人,应该也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