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八章 夜召骆养性(1/2)
    “陛下,军机处所下抽丁令,臣已谴派人手,送到各勋贵、官绅府邸。”
    周延儒神情恭敬,捧着一封奏疏,说道:“这是接令后,就奉令行事的名单,共有十七家,请陛下御览。”
    “是吗?”
    崇祯皇帝面露笑意,看着周延儒,便接过奏疏翻看起来,当看到上面的名单后,就知道周延儒想干什么了。
    难怪你能当首辅啊,这揣摩圣意的心思,拿捏的很是到位嘛。
    “周卿,你做的不错。”
    合上手里的奏疏,崇祯皇帝勉励道:“要好生将此事办好,所抽家丁,皆集中在崇南坊安化寺一带暂驻。
    这批抽丁所来家丁,以千人为一部,选一批可靠的家丁,暂任百户,剩下的军职,等朕视察后再定。”
    “臣领旨!”
    被夸赞的周延儒,强压内心喜悦,当即作揖道。
    这个时候,整个军机处驻所,除了他之外,孙承宗、王洽、李邦华他们,都还没有回来,这等表现的好机会,他又怎么能放过呢。
    虽不知这军机处,日后是否会留下,但在此次迎战建虏中,好好表现的话,在天子心中留下好印象,那岂不就能进入内阁了?
    周延儒的这点小心思,崇祯皇帝心知肚明,但他并不打算,揭穿这点小伎俩。
    毕竟嘛,眼下这种局势,他需要能算计的人,帮自己破局。
    “孙卿回来了。”
    就在周延儒想表表忠心,表表决心之际,崇祯皇帝面露笑意,看向快步走进堂署的孙承宗。
    这老东西,来的可真是时候!
    周延儒冷厉的光芒一闪而过,旋即便露出笑容,跟在崇祯皇帝身后。
    而孙承宗见周延儒已回来,先是一愣,随后对崇祯皇帝拱手道:“陛下,京城内各方巡查一事,已定。
    五城巡城御史那边,老臣亲自跑了一趟,言明利害,本有些混乱的京城各坊,眼下正在安定下来。”
    “嗯。”
    崇祯皇帝点头道:“孙卿做的好,这个时候,正是人心浮动之际,无论如何,京城内不能乱。
    是否向那些巡城御史说,要严厉打击哄抬粮价者?”
    “回陛下,老臣以军机处之名,向他们强调了此点。”
    孙承宗拱手道:“另还叫五城兵马司那边,严查有无趁此动荡之际,在暗处散播谣言者,一旦查明,便即刻抓捕!”
    到底是上过前线的人,对这种突发态势下,处突能力就是强,知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不错。
    崇祯皇帝心里很满意,但脸上却没表现出来,“行,那两位爱卿,就继续着手处置军务吧。”
    “臣领旨!”
    孙承宗、周延儒当即应道。
    此时他们并未再待在正堂,而是朝军机处侧堂走去,这天子坐镇期间,他们也要恪守君臣之礼。
    “周侍郎,抽丁令那边,做的怎么样了?”在去往侧堂之际,孙承宗小声询问,并行的周延儒道。
    当前这种紧张局势,他这个崇祯皇帝钦定的军机处首脑,必须要掌握所有情况,以此才能从全局出发,考虑问题。
    “都下发到位了。”
    周延儒低声回道:“且已有十七家接令后,便即刻奉令行事了,方才陛下交代,要将这些抽丁的家丁,悉数暂驻崇南坊安化寺一带……”
    负手而立的崇祯皇帝,隐约间能听到二人声音,不过却没多说其他,这种情况下,有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
    若孙承宗表现得丝毫不慌,那崇祯皇帝反而要考虑一下,是否要换军机处首脑人选了。
    “皇爷,您是否要歇息下?”庞天寿此时走上前,恭敬的询问道:“眼下已到酉时,是否传膳?”
    “嗯,叫御膳房那边,简单做点吧。”
    崇祯皇帝看着堂外,已渐黑,几名宦官,小心翼翼的点着火烛,说道:“给几位爱卿也准备膳食。”
    “奴婢遵旨!”
    庞天寿忙作揖道。
    当前这种紧张局势下,依着天子的表现,那定然是紧着军务来,不符合时宜的话,庞天寿绝不会多嘴。
    “皇爷,奴婢有要务要奏。”
    这庞天寿前脚刚走,李凤翔的声音,便在正堂外响起。
    “进来吧。”
    站在地舆图前的崇祯皇帝,应了一声,在外候着的李凤翔,遂恭敬的走进堂内,拱手作揖道:“皇爷,这是奴婢派人,所查之事,另温侍郎亦递上一封奏疏,说有关朝中动静,奴婢不敢决断。”
    “都拿来吧。”
    崇祯皇帝伸出手,对身后李凤翔说道。
    “奴婢遵旨。”
    李凤翔小心翼翼的递上,所呈奏疏,那谨慎的眼神,看着崇祯皇帝的背影,见自家皇爷开始翻阅奏疏时,当即垂手而立。
    “哼!真是狂妄!!”
    仅片刻后,崇祯皇帝怒摔手里奏疏,他没有想到,朝中不少文官,竟暗中联系起来,想联名上奏疏劝谏。
    劝自己早归文华殿理政,早叫袁崇焕统御援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