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二章 各自为政的朝堂,不要也罢(1/2)
    孙承宗,保定高阳人,天启皇帝的帝师,沉毅而多谋。
    在大明最危难之际,算是两度力挽狂澜,出镇辽东,所提步步为营、削弱建奴之策,叫糜烂、危机四伏的辽东局势,得以短暂稳定下来。
    然孙承宗在辽东所行之策,对财政日渐枯竭的大明来讲,见效慢,耗资严重,成了大明最沉重的负担。
    这也使得孙承宗的所作所为,饱受极大的争议。
    “老臣孙承宗,叩见陛下!”
    在曹化淳的引领下,神情有些憔悴的孙承宗,缓步走进正殿,见到面露笑意的崇祯皇帝,恭敬的拱手作揖道。
    “孙卿,一别京城数载,朕心里甚是想念啊!”
    崇祯皇帝笑着走上前,伸手托住孙承宗的双臂,说道:“朕自登基以来,一直忙于国朝政务,直到今日,才得以召孙卿进京。”
    “老臣惶恐!”
    感受到崇祯皇帝的热情,孙承宗一时有些不定,再度拱手作揖道:“陛下,当今北直隶这边,战况如何了?”
    实干派出身的孙承宗,心里很清楚,此次天子下诏,命他赶赴京城,到底是为了何事。
    当初在天启五年时,受朝堂局势的影响,被迫发动柳河之战,以检验自身于辽东成果。
    却出于种种缘由惨败,这使得朝中弹劾、反对声不绝,为稳朝堂局势,孙承宗请辞辽东经略,赋闲在家。
    然他的心,却始终牵挂着辽东。
    “孙卿你来。”
    崇祯皇帝走上前,抓住孙承宗的手,便朝所挂地舆图前走去,孙承宗有些错愕,然心中却生出感慨。
    眼前这位天子,与熹宗皇帝一样,不拘小节。
    “孙卿,你来看看,此乃朕复盘的北直隶战况舆图。”
    松开孙承宗的手,崇祯皇帝指着眼前的地舆图,说道:“这些标注红色的区域,是我大明各部驻扎的兵马。
    那些标注蓝色的地域,则是建虏所在。
    至于蓝线勾勒的箭头,则是朕站在寇边建虏的角度,思虑再三后,可能会展开攻势的作战意图。”
    “这……”
    孙承宗听闻此言,心中大惊,皱眉盯着,眼前这副奇怪的地舆图,脑海里开始浮现出,顺天府、永平府一带的地形地貌。
    早先在辽西剧变之际,国朝震动,为保山海关一带局势稳定,孙承宗一路从京城要地出发,朝山海关巡视。
    故对去往辽东之地,所途径的山山水水,可谓是清楚至极。
    “陛下,若按您所标注的这些,那建虏东西两路大军,已破龙井关、大安口,并且建虏兵马,还在攻打喜峰口。”
    孙承宗紧皱眉头,顺手抄起一旁放着的长棍,指着几处地方,说道:“那他们的意图很是明确。
    这建虏奴酋皇太极,想合围攻打遵化,为不久后,挥师西进攻打京城,在谋取相应的退路。”
    讲到这里的时候,孙承宗陷入到沉思之中,显然是在思考,率领建虏八旗的皇太极,接下来到底会做些什么。
    “孙卿,朕现在推测,喜峰口已被建虏实际的主力攻破。”见孙承宗沉思起来,崇祯皇帝遂讲出自己所知真相。
    “陛下,倘若是这样的话,那局势对我大明就会很不利!”
    孙承宗皱眉说道:“当前建虏八旗主力,已破掉龙井关、大安口,甚至连喜峰口这处要隘,也有很大的可能,被他们攻陷下来了。
    那遵化、三屯营两处要地,就暴露在建虏兵锋之下。
    摆在明面上的,正是陛下所预想的这种态势。
    建虏夺遵化、三屯营,后杀奔营州,再破三河,最后攻打通州,最后建虏主力,汇聚京城一带。
    真要是这般,那届时京城必然大动。
    在行此作战部署期间,进犯的建虏主力,定会抓住我军回援的心思,或许还会沿途进行设伏,以吃掉回援的各部援军。
    而老臣更担心的是,杀进关内的建虏主力,在皇太极的统率下,到底是先东进,还是西进!!”
    到底是孙承宗啊,真不愧是明末督师啊!
    对当前的战局,洞察的很是到位,所提担忧也很中肯。
    西进京城,东进永平府,这是建虏所获的战场主动权,朝中的那帮大臣呢,也为此是争论不休。
    甚至还有一些大臣,提出朝廷放弃干预,叫辽东经略袁崇焕,来全权负责此战。
    对吹嘘出五年平辽的圆嘟嘟,为树立自己督师威仪,做出矫诏擅杀性情桀骜的毛文龙之举,继而导致大明于辽东一线,失去了一条侧翼威胁建虏的要线。
    崇祯皇帝是真的不敢,将所谓的希望,都寄托在袁崇焕身上。
    “孙卿,你可知晓,当前的朝堂之上,就此事而争论不休?”
    知晓己巳之变详情的崇祯皇帝,并没有正面回应,孙承宗所提见解,而是平静的说道:
    “东进、西进的本质,其实就是我大明的战守之论,而这也成了争吵的要点。”
    “孙卿,你是辅佐过先帝的老臣,若是熹宗皇帝,遇到政出多门的朝堂,应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