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长生可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14、仙人指路,一语中的(1/2)
    对世界的看法?
    这么宏大的命题居然要他一个五岁的孩子来回答?张执象再一次认识到这个时代对“仙人转世”四个字的重视了。
    但他又疑惑了,王源之……不是商人么?
    这个问题如果是嘉靖帝来问,张执象会觉得很正常,但王源之来问……他想了想,反问道:“居士想问哪个方面?”
    张执象自然可以说上一些,但也没有必要知无不言。
    毕竟不过是萍水相逢。
    王源之微微一笑,他礼遇甚厚,又十分推崇,再加上有女儿坐在一旁,如果是普通男孩恐怕已经知无不言了,可张执象依旧十分平静,还透着几分谨慎。
    莫说只是孩童,哪怕坐在这里的是一个少年,那也是极出色的。
    仙人转世啊……
    “士农工商,商人为末尾,小仙人怎么看?”王源之挑了个与自己有关的方面,既是想听些独到的见解,也是在考究张执象。
    大明朝的商人虽然已经无法无天,但外行人能够看到的永远是冰山一角。
    他们首先是隐藏在文官集团背后的影子。
    想要看透他们,必须先绕过文官集团,因此皇帝都看不透彻。
    遑论方外之人?
    张执象尚未见识过这个时代的商人有多厉害,他的印象中,明朝是重农抑商的,课本上教的,也是因为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从而导致华夏落后于世界,最终有了近代的屈辱。
    他刚想说些什么。
    忽然想到师兄和父亲都知道地球是圆的,也都以郑和完成了全球航行为常理,大防风更是活生生的出现在身边……
    也许,历史不是课本上写的那样,他想到。
    “敢问居士的生意,有涉及海外吗?”张执象没有选择去一一陈述,而是再一次反问,他没有什么具体的想法,但的确是在抢夺主导权。
    王源之眼睛眯了一下,神思微顿。
    他们的人参货源是来自北商洲,这是核心的商业机密,他们也做一些海外生意,但都是掩人耳目,瓷器、丝绸、皮毛、甚至前往建州、朝鲜收购人参,这些都是障眼法。
    实际。
    在北商洲某地,人参多如野草。
    年份又高,质量又好,当地人又以杂草视之,可以说是无本万利的买卖,如果是普通人做生意,那肯定是继续以杂草收购。
    但王家不一样。
    除了第一船人参缺乏本钱是以杂草价收购外,此后都是公道价格,而且在发家后还补上了第一次的货钱,在明朝本土,人参一斤是3两银子,这是王家这些年对人参营销炒作后的结果。
    早几年人参的价格最低在1钱5分银子每斤。
    王家二十年前将第一船人参运回来,一共两千石,合计24万斤,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市场需求,全大明每年的药用人参其实不超过2万斤,单以人参做药材,是卖不出这么多货的。
    就算贱卖出去,也才二万两银子的赚头。
    这对王家兄弟豁出命去北商洲闯荡是划不来的,那些搞武装抢劫的,洗劫几个殷地安人的部落,都不止这点赚头。
    但生意毕竟是靠头脑来做的。
    王家便着重宣传人参的养生功效,又推出百岁汤为主的补品售卖。
    百岁汤,顾名思义,常喝便能长命百岁,由于人参的补虚提神的功效,此药一出,便受百姓热捧,但凡民间有个头痛脑热,都喜欢买一瓶百岁汤,传言更是认为可以包治百病。
    这样。
    王家就发家了,第一船人参让王家两兄弟赚了足足五十万两银子,百岁汤更是风靡大江南北,利润比单纯卖人参高出数十倍不止……
    这时。
    王家兄弟做了一个决定,他们将人参的价值告诉了北商洲当地的那几个人口上百万的大部落,告诉他们这东西在大明的价格是每斤1钱5分银子,同时还带着部落的使者不远数千里前往了东海岸的港口做调查询问。
    王家的真诚换来了当地部落的友谊。
    他们签订了契约,以每斤人参1钱银子的价格,确定了独家贸易,当地数百万土著为王家保密,为他们守护那漫山遍野的人参,而王家不仅给银子,还以大明的物价收购他们需要的物资,不远万里的送到他们那边……
    说实在的。
    王家这么些年做生意,最大的本钱早已不是明面上的财富了,而是苏必利尔地区的数百万殷地安人对他们的支持。
    若是他们愿意,完全可以在那边建国。
    许家控制了东南海十多万海盗,他们王家在苏必利尔地区也可以拉起数万人的武装……
    “我们王家自然有生意涉及海外的。”
    回顾了一遍王家的发家史,王源之轻描淡写的回了一句,但却不料张执象下一句话竟然是问他:“那么,生意有多大呢?”
    王源之笑了,看着张执象说道:“小仙人认为这生意最大可以有多大?”
    张执象闭目,并非是惧怕对视,而是对脑海中的一些数据不忍直视,说道:“或许,32亿两白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