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反派大佬带着空间去下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14章 口粮(1/2)
    大家收拾好,马上面临最棘手的问题就是晚饭怎么办?
    大家看过了,窑洞旁边有一间窑洞是灶房。
    烧的是土灶。
    也有一些简单的锅碗瓢盆儿。
    可是他们现在既没粮食,也没东西,做饭肯定是不成。
    生产队长自从把他们送到这里,人家再没出现,他们也没办法找上门去,只能大家先凑合一晚上。
    总不能生产队长真的眼睁睁的看着大家以后挨饿。
    江小小他们把屋子里收拾好,顺带着和张秀梅去旁边的山上捡了一些柴。
    反正他们这是半山腰,在山上捡柴容易的很,两个人已经把灶烧上,别看这里才十月。
    实际上在半山腰还是冷的够呛。
    烧上土炕,立时之间窑洞里暖和了很多。
    江小小拿出筐里跟村里的人换的几个红薯,把其中两个红薯直接扔进了土炕的灶里面。
    把火往里面移了移,这样烤出来的红薯又香又糯。
    这可是她早就习惯了一种做法。
    张秀梅忙着把玻璃窗都擦出来。
    两个人看了看他们的窑洞,里面居然收拾的非常整齐。
    江小小行李里带着的花布围着窗台儿用钉子钉了一圈儿。
    那灰不出出,时不时往下掉土渣的土炕,立刻变得洋气起来。
    要是等炕柜回来,往炕上一放。
    把摆在窗台上的那些东西收一收,估计这个屋子里会更加干净整齐。
    到时候白天睡起来,把被子往炕柜上一放。
    整个炕上干净整齐,当然还差一个炕桌。
    不过这都不是事儿,炕桌他们也已经定了。
    王木匠说最多七天就给他们保证做出来,现在村里也没什么木匠活儿。
    再说炕桌和炕柜都不是费什么事儿的活儿。
    知青们饥肠辘辘的躺在陌生的窑洞里,很多人的窑洞寒气逼人,谁让他们没有经验,也没有去捡柴,等天黑了,根本不好往山上去,因为山上传来了狼叫声,谁还敢出门。
    而江小小和张秀梅两个人用火钩子从灶台里面把两个红薯扒了出来,冒着热腾腾的热气,香气逼人。
    张秀梅掰开红薯,“妈呀,这红薯怎么这么香?小小,你这手艺怎么这么好!看着你娇里娇气的,还以为是个娇气的大小姐,谁曾想干起活儿来,那简直是让人想也想不到。”
    红薯烤的甚至都已经往出流蜜。
    张秀梅大大的咬了一口,立刻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神情。
    江小小刮一下张秀梅鼻子,“你看看你那副样子,简直就是一个大花猫!馋成这个样子,咱们以后都会学会烤红薯的!难不成你以为咱们当知青能分那么多粮食,这红薯是必备的粮食之一。
    等到以后年年吃红薯吃的你胃里反酸的时候,估计你就再也不会觉得红薯有那么好吃。”
    她说的是实话,要知道一个知青一年只能分到270斤粮食,这还是带皮的。
    实际上只能分到200斤的粮食,剩下70斤基本上都是红薯,小米,玉米,绿豆之类的乱七八糟,所有的杂粮掺和在一块儿,凑够70斤。
    当然,红薯占大头,红薯基本能占到四五十斤,可是红薯也不经放,大多数人刚分下来,红薯只能紧着先吃,烤红薯,蒸红薯,吃到你想吐。
    这里环境没有那么好,既不可能有以后的冰箱,也不存在任何存储条件。
    地窖!?
    的确家家户户都靠挖地窖来存储粮食,可是他们知青点这里根本没有地窖,这地窖要他们后来的知青开春儿以后才挖出来,第二年才用的上。
    今年的话,就算他们现在有东西,也没有地方可以放。
    “咚咚咚!”
    “谁啊?”
    居然有人敲门。
    张秀梅和江小小刚才就把门栓上了,主要是天一黑,他们也害怕。
    别看他们知青点外面有院子,可是万一有歹人?
    那院子又不结实,那栅栏随便一翻就能翻进来。
    “我,顾杰和刘斌。”
    张秀梅急忙打开门。
    顾杰和刘斌顶着寒风走了进来。
    他们是真没想到人家女知青可是真会过日子,这木头门打开,里面挂着个棉门帘。
    这是江小小的手笔。
    她可是做了全副准备,来到知青点儿,好好过日子的。
    “快进来!”
    张秀梅有点儿尴尬,手里还拿着咬的剩下半个的红薯。
    可是不招呼人家进门也不合适。
    顾杰和刘斌一进门儿,感到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再看到两个女孩儿手里拿着烤的软软糯糯的红薯,尤其是闻到烤红薯的香味儿。
    肚子里更饿了,只听见咕噜一声。
    “这红薯是刚才我们在村子里跟老乡换的只有两个。”
    江小小这个话说的很明白,人家告诉他们就这两个红薯,这可是人家的口粮。
    不是江小小不想装大方,大方不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