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现代与初唐之间反复横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16章 要有住的地方(求收藏、求推荐)(1/2)
    人心初步收拢,建设,也可以开始了。
    先要有住的地方。
    于是,男人们开始砍树,伐竹,之前电锯清理割断的杂树,也成了现成的建筑材料,开始被搬运,切割。
    女人们则负责打杂,一面切削树枝,竹枝,搬运,一面挖野菜,采竹笋,捡蘑菇,为今天的中午饭做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一起过来的,不仅有人,还有两匹马,一头牛,和一车种子,工具,及其它物资。
    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当下的市场,牛是极其重要的生产资料,轻易不允许屠杀吃肉。
    马则是重要的代步及货运工具,都是修马厩,有专人伺候的。
    这两样东西,比人都不差,其市价,也是两三万,可以买一个奴隶了。
    所以,永嘉同学还是不错的,小富婆,出手阔绰,办事体贴,除了傻白甜,好像也没别的毛病,值得一交。
    也因此,这么多人,不论干活,还是生活,都变得颇为顺意,不像是来吃苦,倒像是来体验生活。
    ……
    时间很快来到中午。
    这个时候,盖房的木材,竹材,已经准备了一大堆。
    便连盖房顶,垫床,要用到的棕皮,也剐了一大堆,整整齐齐堆叠在一起。
    二狗二虎于这些事情不擅长,便进山猎来了一头麂子,顺带着,还捉了一只山鸡,捡来了一窝蛋。
    水里的鱼虾自不必说,虽然不多,也不怎么大,但都是直接下水去捉上来的,无比鲜活。
    菜就是野菜了。
    春夏交接的时节,周围各种各样的野菜,不要太多,而这,几乎是每一个底层女性的必修课。
    便连郑愔姜篱这种曾经的贵族小姐,而今也颇为精通,找起来很是利索。
    此外,出土的竹笋,蘑菇,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丝毫不因时空变幻而褪色。
    按理说,这种事情,身为主人家,陈远是不应该参与的。
    毕竟,君子远庖厨,这话可不是说着玩。
    但是,这么好的食材,真怕这帮人给搞废了,所以,还是亲自上阵。
    也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无形之中,认同感增加了许多。
    当招呼大家一起吃的时候,有些人眼都红了。
    但是,还是没有一起吃。
    这是规矩,他虽然不在意,但是,所有人都不同意。
    于是,旁白一大群人热热闹闹,他就独自在一边,吃小灶。
    连饭都是单独做的。
    其它人吃小米,面饼,他,吃一种黑色的,细长的,叫菰米。
    然后,那么香的鸡肉,居然不给吃。
    原因很简单,这年头,鸡肉也好,鸭肉鹅肉也罢,都不叫肉。
    只有牛肉羊肉鹿肉这些,才能称之为肉。
    不过,身为一家之主,他还是成功吃到了。
    饭也很好吃。
    菰米蒸出来的饭,软糯香甜,长这么大,他头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饭。
    远胜所谓的香米。
    而据说,这玩意,是水里一种叫雕胡的植物长出来的,自古以来,帝王之家都吃这个。
    等到都吃饱,便到喝茶时间。
    这项任务,娇俏可人的郑愔和姜篱接了,这堆人里面,也属她们俩年龄最小。
    有趣的是,对于那种只有茶叶的清茶,二虎等人都没什么兴趣。
    他们就爱加点料,什么葱姜蒜末,什么桂皮八角,最少不了的,是盐。
    倒是郑愔姜篱,因为出身的原因,颇为喜欢这种新的饮茶方式。
    陈远也喜欢。
    虽然是发酵积压之后做成的茶砖,比绿茶少了点清新,但是茶叶本身的品质,绝对没得说。
    况且,这种熟茶也有熟茶独特的韵味,并非不如青茶。
    然后,就开始盖房。
    这种事,身为家主,自然是他优先。
    一帮人一起努力,盖了一间竹木结构的房子,倚着山,傍着水,地面离地三尺,中间穿堂,两边各两间房,虽然简单,却是颇有味道。
    如此,在这相隔一千多年的遥远时空,他也算是有家了。
    其它人就比较遭了。
    材料不够,时间上来不及,便只能生一堆火,围着露宿。
    但是,心情很好,出来时的彷徨,已经悄无声息的,消失得无影无踪。
    ……
    睁眼,又是新的一天。
    这个时候陈远已经查清楚了,在唐朝,鸡鸭鹅,的的确确就不算肉。
    菰米是个什么玩意,也弄明白了。
    菰米,五谷之外的第六谷,在国内有着数千年的种植食用历史。
    封建时代,帝王,贵族,也大多食菰米。
    这种米,因为产量低,且容易害病,不如水稻容易种植推广,所以,南宋以后,慢慢就被放弃了。
    而现如今,这种米,称之为野米,妥妥的高端货,便宜的一斤几十,贵的一斤上百,基本依赖进口。
    简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