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挖到一艘宇宙战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18章 汉语言编程(1/2)
    第二天,吃完早餐后。
    跟老妈打了声招呼,就去图书馆,看看有哪些学校适合他。
    他父母见他走后,就赶紧打电话给老校长,验证一下,是不是真如姜余所说的那样。
    要真是如此,儿子真的就是天才了。
    结果,打了几个电话,不是占线就是没人接。
    ……
    姜余到图书馆后,直接找那有“国防七子”之称的那几所学校。
    “国防七子”,指1961年划归国防部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管理,被确定为国防工业院校的七个学校。
    除此之外,国防七子之的整体实力或许不如清北但也差不了多少。
    这里的师生一直都有参与华夏重点科技的研发工作,像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歼20、运20、航母等等就有他们的身影。
    尤其是西北工业大学,基本上主导了华夏航空工业的发展。
    这些年来华夏流失到海外的人才不计其数,这些人被国内的大学辛苦培养后却一去不复返。
    然而更心塞的是,他们创造的研究成果成了西方国家卡我们脖子的利器。
    如果想要使用这些技术专利,还得花费巨额的资金去向他们购买,这也就是“华夏的鸡都跑到了国外下蛋”。
    北美半导体产业最出色的前五名专家全部是华人。
    北美航天工业的工程师当中有将近30是华人
    北美科学院华人院士80余人,大家比较熟悉的有李政道、朱棣文、丘成桐等。
    北美工程院华人院士约140人,譬如崔琦、胡正明、戴宏杰等。
    北美科学院、工程院、医学院、文理院四院华人院士约300余人。
    过去几年来,每年新增选的华人院士大约615名,这还是北美政府极力压制的结果,他们不希望华人一家独大。
    在北美的高科技和网络公司内的员工中,华裔占比也是相当高的,一般都能超过10。
    在微软总公司的研发部有25以上都是华人。
    ……
    要知道,在北美的华裔,占比也就1左右。
    而这些才华横溢的华人科学家或工程师,基本上都是从华清,京大,复旦,魔都交通等等高等名校出去的。
    也正是看清楚这一点,姜余选择国防七子就读。
    因为相对于清北这些名校,他们学校的人才流失是最少的。
    他创业的现在很高,要钱有钱,要科技有科技,需求的人才肯定是海量的。
    而这些人才肯定优先得从自己学校招聘。
    他打算高薪、高福利培养这些人才。
    而这些人才首先就要有比较坚定的爱国热情,其次才是才华。
    姜余显然不愿自己花巨资和精力培养的人才再为他人做嫁衣。
    在图书馆的对外办公室,他用电话联系了这几家学校。
    其中给他印象最好的就是西北工大和京都理工。
    考虑到自己创业的环境需求,他选择到京都理工。
    这所学校是双一流大学,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都不次于清北。
    学校免他学费,并且愿意实验室研究的特权。
    如果他在校创业,学校还给予大力支持。
    其实,京都理工也想找一个合适的学生来造星。
    既然姜余有此意,双方一拍即合。
    京大有一个方正,华清有一个紫光。
    京都理工怎么也得有一个吧?
    他们也很无奈的,因为学校的专业属性,文科生非常少,连十分之一都不到。
    要想找一个文理双全的全才很困难。
    现在有一个送上门的高考状元,又自荐在校创业,正合他们的意。
    姜余还提出一个小要求,希望自己的同学过去帮忙,给他一个大专生的名额就行。
    京都理工也是很爽快的答应了。
    一个大专生?
    这算个啥?
    要知道他们可是副部级的学校,连这一点都搞不定,那多没面子啊!
    姜余准备把他的同桌兼铁哥们曾伟调过去,算是找个助手吧。
    回到家,姜余就把自己选择的学校告知了父母。
    “阿勇,你中学的校长联系不上,到时候设宴摆酒没他可不行。”
    老爸对姜余说的话还是有些不自信,加上校长一直不接电话,他就更怀疑了。
    “那就多打几次嘛,肯定会接的。”
    姜余对这种小事没有放在心上。
    他作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更是整个粤东省的第一个全国状元,必须要大摆宴席。
    甚至,还要全族祭祀祖宗,告知好事,表达谢意。
    这个是家乡的传统,没办法舍弃的。
    他现在要学习汉语言编程,尽量能够在开学前把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计算机系统建好。
    汉语言编程是指使用汉语来书写的程序设计语言。
    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对英语的学习,将精力集中在程序设计上,并且便于程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