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异世界征服手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九章入城(1/2)
    四公里的路不算长。
    于连用了半个小时左右,便来到了城门口。
    抵达城门后,他没有急着进城,而是沿着泥黄色的城墙缓缓步行,在城池外绕了小半圈。
    衣领上的微型军用摄像头,清晰的将城墙样貌录制了下来。
    并且在定向信号发射器的帮助下,借助着城外高频基站的中转,将画面实时传输到了十八公里外的薪火营地。
    ‘薪火’小队指挥部里。
    一批新抵达营地的专家学者们,正围绕在一块56寸的led屏幕前,不断对画面中有用的信息进行分析与探讨。
    此前的无人机虽然也拍摄过城墙外沿,但毕竟是自上而下的鸟瞰视角。
    哪怕军用无人机的摄制精度再高,焦距可以拉的再近,终究还是比不上面对面的拍摄质量。
    在于连传输回来的画面中,一些无人机无法展现的细节,此刻全都显露的一清二楚。
    例如,原本一直悬而未决的异界语言,现在已经可以确定与地球语系完全不同。
    此外,异世界人类的身高、外貌方面,薪火营地也有了更详细的了解。
    说来也巧,这些异界人类与华夏人在外貌上类似,黑发黑瞳,面容较为婉约,不似西方人那样立体。
    不过相较于华夏人,异界人的身形要略微矮小一点,但极限个体却很高——在于连传回的画面中,众人发现了一位身高在2.4米左右的壮汉,这在地球上甚至有机会竞争吉尼斯纪录了。
    当于连将城墙拍摄完毕。
    一位带着眼镜的中年学者忽然眉头皱起,面露不解:“不对啊........城墙的高度大约在十五米左右,这高度不正常,比明朝的金陵还要高,唐朝那会儿长安城墙也才六米出头呢。
    按理来说,这种规模的城池,城墙一般能有个七米都算高了。”
    林立问道:“会不会是他们的基础生产力水平比较高?有比较多的人力物力修筑城墙?”
    中年学者摇摇头,说道:
    “林队,于排长在城门口拍摄的画面你注意到了吗?
    来往人群中,有相当部分穿着打过补丁的衣服,脸色与身形明显营养不良,流民数量甚至占了入城人群的一半。
    上层阶级有没有超凡力量暂且不论,至少这座城具备的基础生产力,不可能盈余到可以随意修筑这种城墙的地步。”
    见林立有些疑惑,另一位较年长的学者补充道:“在社会形态学中,基础生产力盈余的最低标准,是出现大批量的中农阶级——这个道理不难理解,只有吃饱穿暖了,人们才会有心力去挥霍盈余的生产力嘛。
    换句话说,这座城的城墙修这么高,那么一定有它的用处,我个人提个看法啊......会不会是用来防御外敌的?”
    “钱老师,我赞同您的看法,”中年学者扶了扶眼镜,指向屏幕:“大家可以看这里.....对,就是这儿。”
    中年学者所指的画面,位于城门入口上方几米处,那里有着一片显著的红色印记:“这有没有可能是血迹?”
    接着他又指出了几个地方:“那里...这里....还有这儿,上述几处位置的颜色深浅不一,结合疑似血迹的印记,这些有没有可能.......是城墙在战斗损坏后填补留下的痕迹?”
    听完中年学者的判断,众人沉默不已。
    林立不由摸了摸下巴。
    如果真如这位学者所说,能让一座城池在民生与城防中选择后者。
    那么这个世界,恐怕不是很太平啊.....
    .............
    另一边。
    于连在收集完足够的城墙信息后,重新回到了城门口,跟在人群之后排起了队。
    或许是由于流民数量太多,守城的士兵只是粗劣检查了一番,就放于连入了城。
    “吁,第一关算是过了。”
    入城后,于连迅速靠到街角,见四周无人,假借整理头巾的机会用手指摸到耳机:“抹茶抹茶,这里是布丁,我已入城,将制作第二道甜点。”
    “布丁布丁,我是抹茶,第一道甜点已经收到,味道极佳,请继续调制。”
    挂断通讯,于连轻轻呼出一口气。
    同时集中精神,在脑海中回想着无人机拍摄的城市结构图。
    很快,于连定位出了全城最大的一条街道,指挥部为其标注的代号是大写字母‘a’。
    接着他佝偻起身子,就像寻常流民那样,畏畏缩缩的沿着街边闲逛。
    这条代号为‘a’的城市主干道宽度大约在二十米左右,长度五六百米,横穿城区中心。
    街上的人流量勉强还算可以入眼,沿街开设着各式各样的店铺,各种声音交织其中,是整座城的经济中心地带。
    而在于连眼里,这条街上跃动的不是人影,而是一个个活生生、会走路的情报:
    饭馆与菜市中,可以收集到异界的食物种类;
    街道上往来的载具,可以了解异界代步工具的信息,这在一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