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三国卫仲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007章 大发明家(1/2)
    “公……公子,您……您……来得正好!这……这个风筝已经做好了,可……可以拿去试飞了!”
    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见卫宁进门,赶紧起身,双手横过眉梢,标标准准的躬身一礼,结结巴巴的说道。
    和他礼节完全不称的是,一身质朴的灰白色的裋褐,头上、衣服上都沾满了木屑,完全看不出是一个读书人。
    这就是邢三山嘴里的马先生,真实姓名叫马钧,字德衡,司隶州扶风郡人。
    去年冬天出安邑东门外,看雪景时捡的尸,原本以为是个穷困潦倒的小乞丐,没想到却是个让卫宁这个21世纪的人都不得不赞叹的牛b人物!
    精通各种器械制作,比如弓弩,还会造一种巨型木鸢,能载人飞出去10余里。
    卫宁当时一听,整个人都惊了,这他妈不就是滑翔翼吗?
    人才啊!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
    就是人才啊!
    在卫宁的仔细询问下,才知道马钧年幼时家境贫寒,自己又有口吃的毛病,所以不擅言谈。小时候就在邻居的木匠家帮工,学了不少的手艺。
    后来他父亲谋到了一份职务,家境好了一些,于是就被送往当地官办的学馆上学。
    由于结巴的毛病,在学馆常常被人耻笑,在同窗眼里就是个笑料,就养成了他孤僻的性格。
    时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看书,不过学的不是四书五经,而是百工之学。他的梦想是成为一代巨匠,比如鲁班。
    当然他的理想和家里人的愿望背道而驰,没得办法,就借着游学之名偷偷跑了出来。
    他出来时带的钱财也不多,从扶风郡走到安邑,也已经用光了。又碰到大雪天气,又冻又饿,就晕倒在了雪地里。
    卫宁还是孤陋寡闻了,他对三国人物的了解大多都是来自《三国演义》,而这本书里记载的大多是武将和谋士。
    他虽然意识到这个马钧是个牛b人物,但还是没能完全领会他牛b到什么地步。
    这个马钧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的发明家,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可以说完全不输于鲁班。
    他不仅还原指南车;还改进当时操作笨重的织绫机(织布机);发明一种由低处向高地引水灌溉的龙骨水车;制作出一种轮转式发石机,能连续发射石块,远至数百步;把木制原动轮装于木偶下面,叫做“水转百戏图”。此后,还改制了诸葛连弩。
    这他妈就是个从军事到农业,从战争到生活,涵盖360度无死角的大发明家!
    别的不说,一个指南车,一个轮转式发石机,这两样发明,不下10万大军吧!
    卫宁虽然不清楚他能牛b到如此程度,但是在这样一个官本时代,最能发现马钧优点的,非他莫属。
    发明创造,利国利民。
    但是发明创造,也是相当烧钱的,没有钱财支持,发明根本就行不通。而一般人富豪世家,宁愿花钱多买点儿地,多盖点房,多盘几个商铺,也不可能做一些未必能行得通的事。
    卫宁就不一样了,他的物理虽然只学了个皮毛,但是他所说的每一样新奇的东西都能给马钧带来启发。
    而且他能通过一些商业手段把发明创造转变为金钱,比如开设棋馆、售卖象棋等,然后又用赚来的钱资助他发明创造,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马钧手里攥着刚刚制成的燕尾风筝,兴奋不已。人类对飞翔有着天生的渴望,他也不例外。
    风筝自古就有,比如鲁班发明的木鸢;还有楚汉相争时,韩信曾令人以牛皮制作了一种大型风筝,并装置竹哨弓弦,在夜间放飞在楚营四周,竹哨因风发出奇怪声音,瓦解了楚军士气。
    木鸢不必说,以木材制作,体型巨大,耗时耗力,还需要选在高出才能放飞。
    放飞之后,如果降落不顺利,基本上会摔得稀碎。就像《韩非子》的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一日而败。”
    韩信的牛皮风筝虽然简单的多,也没那么容易遭到破坏。但因为牛皮很厚实,必须把风筝的体型做的很大才能飞,所以放飞时需要几十人甚至上百人才能使其正常起飞。
    他手里这个风筝完全没有这些缺陷,制作十分简单,只需要一些柔韧性十足的竹篾,一张经过改良的纸张,以及一根细细的棉绳。
    风筝大小不过二三尺,竹篾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编成不同的形状,纸张上还可以尽情的书画涂写。
    如果不是卫宁卫公子,他可能永远也不知道,飞翔如此简单!
    除此之外,只有卫公子肯听他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给他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在人财物方面支持他种种异想天开的行为,衣食住行无所不备,还给他安排了一大堆的下属。
    知音难觅,伯牙之于子期,也不过如此。
    “德衡兄,还没吃饭吧?听说最近有西域车师国的人来城里开了一家酒肆,正好带你去尝尝!”卫宁一边帮马钧拍着衣服上的木屑一边说道,这可是整个大汉朝都难得一觅的宝贝疙瘩,怎么也不能让他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