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比天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八章 背影图(1/2)
    展纸研磨,提笔。
    发呆。
    一炷香过去了……
    一盏茶过去了……
    一刻钟过去了……
    方觉望着面前的洁白宣州蚕丝木纸,拎着四十两银子的土豪毛笔,发了半天呆,脑子里半点灵感都找不到。
    反而一阵阵肉疼。
    宣州府有两大特产丝绸和蚕丝木纸,都是十分值钱的东西。
    普通农家,种上几十株蚕丝木,靠着桑叶养蚕,便能维持一家生计。
    宣州蚕丝木纸,便是用五年以上的蚕丝木树心制成,质地透软棉滑,光泽洁白,吸墨不深不浅,不易老化生虫,能长时间保存,正是作画的好材料,
    一刀宣纸百张,至少要砍掉三四十株老蚕丝木。
    直接点说,这一笔下去,就是好几个五铢大钱,好几斤肉。
    还有,手边散发着清香的墨汁。
    云泥墨,由云洲中央的一座千丈高山中某处峡谷中的黑石晶矿制成,墨色柔而无杂质,是上品的松烟墨,最适合画人物动物。
    那峡谷就那么大,开采一块,那就少了一块。
    这一笔下去,又是好几个五铢大钱,好几斤肉。
    至于手中的白狼毫笔,其实也是消耗品,只是消耗的慢一些而已。
    “啧啧啧……”
    谁说穷文富武的,这年头,想要读书读出一点儿逼格,那也得烧钱,
    怪不得前代辛大学士曾经感慨,案上一点墨,民间千滴血,读书人受到朝廷供养,实际就是受万民供养,更要体恤民间疾苦艰难,时刻把天下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
    “想这些做什么?”
    方觉回过神来,自嘲一笑拍了拍脑袋,自己穿越后的生活还真的过得太悠闲了一点,还没喝,就大了,一个县教习,操起朝廷的心来?
    仔细的卷起蚕丝木纸,收好白狼毫笔和云泥墨,
    换上县里免费供应的平价桦木纸,普通笔墨,先练练手再说。
    恩,这样感觉就好多了,画坏了也不心疼。
    心态很重要,一辆八千块钱的二手五菱宏光,能开出车神的感觉,换一辆几百万的阿斯顿马丁搞不好一出门就要剐蹭。
    还真别说,换了便宜货,灵感果然来了。
    画啥呢?
    这辈子,眼前是山清水秀,周边是淳朴百姓,每日和天真浪漫的孩童打交道,生活安逸舒适,连鬼怪好像都那么知书达理;
    上辈子,钢铁丛林,世情冷暖,艰于生计,
    却同样有真情美景。
    只要有心,都有可取之景、动人之情,皆可入画。
    心念一动,目光落在挂在屋檐上的一篮子鸡蛋上。
    脑中回想起那日张氏母子来送鸡蛋感谢,离开时候的样子,
    田间小路,一老一少,
    老人佝偻着身躯,草鞋短衣的年轻人扶着她的胳膊,亦步亦趋的跟在身旁,臂弯里还挂着一个破旧的竹篾篮子。
    母子相互扶持着,朝远处缓缓走去,衣裳朴素,步伐蹒跚,却透着温暖的亲情。
    一篇上辈子学过的课文,跳入脑海,
    字字句句,历历在目
    “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少年初读,不解其中真意深情,并不觉得有什么感动之处,
    反而因为必须背诵,十分厌恶,
    直到工作多年后,某年老父亲来京探望自己,去接站时,在月台上,远远看见那个头发花白,脊背微佝的农村老人,紧紧的抱着一个大大的编织袋,紧张不安的四处张望着,处处透着和繁华的大城市格格不入。
    忽然间,泪如泉涌,无可抑制。
    字为性情,诗画为心声,情有所感,灵感自来。
    心神一阵荡漾,双目微闭,沉吟片刻。
    再次睁开眼睛,已是胸有成竹,意凝笔尖,提笔落痕。
    半刻钟之后,一副‘背影’,一挥而就。
    画面之中,并没有多余的景色建筑,两条歪歪曲曲的线条向远处延伸,勾勒住一条小路。
    小路之上,只见一个粗布衣裳的老人,一手杵着拐杖,另一手的臂弯处挽着一个竹篮,颤颤巍巍走向远方。
    “呼,还不错。”
    方觉望着这副背影图,满意的点了点头。
    穿越后,只是保留了部分身体记忆,第一次作画,谈不上有多么高超的画技巧,甚至有些粗陋。
    又是用普通的笔墨纸砚,所以没指望一步登天,立刻就做出极品画卷来,连上品恐怕都不搭边。
    不过,倒是蛮有意思的。
    像是写文章作诗一样,可以把自己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