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比天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二章 君子四艺(1/2)
    小六子姓张,他老娘娘家偏巧也姓张,村里人平日就称呼她张氏。
    这张氏命不好,幼年时候家乡遭蝗灾,全家饿死,就她一个逃荒来到郭东县,给人帮工过活,后来嫁给小六子老爹,总算勉强有了个依靠,不料丈夫身子虚得狠,成亲一直在养病,
    好不容易熬到快四十岁,终于生了小六子,没成想,刚两年,丈夫又一蹲腿死了。
    之后,张氏就一直守寡,靠着给人帮工,缝缝补补洗洗涮涮的,把小六子拉扯这么大。
    大概六七天之前,张氏在流花河边洗衣服,失足滑落水中,好在流花河水不深,张氏也会水,没出人命,可是毕竟年纪大了,身子骨又弱,受了凉,回去就高烧不起。
    方觉好几天没见张氏,脏衣服堆成了小山,就问那些平时一块来洗衣的妇人,这才晓得。
    不愿意看人跪在跟前说话,一把给小六子拽起来,问到底怎么回事。
    小六子哭丧着脸说“请胡大夫开了药,吃了不见好转,反而愈发的重了,胡大夫说,说,说……”
    “你磕磕巴巴个屁啊,胡大夫到底怎么说的!”杨二郎不耐烦的喝道。
    “胡大夫说……说我娘只怕不是病,是中了邪了。因此想请夫子去给算一算吉凶。”
    原来如此。
    面对这个请求,方觉有些无厘头的感觉。
    算一算,算命,这是读书人该干的事吗?
    在这个世界,还真是!
    方觉之所以能在县里受到百姓的尊敬,俸禄又高,连买肉都不要钱,不完全是因为他饱读诗书,为人和善,有事业编制。
    地球上,君子六艺。
    这个世界里,读书人,也有四艺。
    书、诗画、剑、算。
    书,便是经史子集,主要来自大昊官方发布的几部大部头著作,昊风,鹤韵等;
    诗画,顾名思义,诗词和作画,
    前者是通过简短精炼的词汇,表达意境情感和志向,是士大夫之间交流的‘工具’;
    但是,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即读不懂书,更理解不了诗词,
    画比文字更讲直接,文盲也看得懂,容易理解,便于传播。
    比如说,当朝太师曾画‘彭大将军斩尽十万阎罗图’,挂在军营之中,没读过书的普通士兵,一眼看去,便觉得豪气顿生,涌出一股男儿便当保家卫国,马革裹尸的豪情。
    白鹭书院院首一副‘李相公悬梁刺股图’,更是激励了无数读书人。
    剑嘛,表示君子应该勇敢正直,斩奸邪,有正气,不屈不挠。
    当然,要是愿意,玩流星锤狼牙棒也行,没人管你,最多背后笑话是土鳖。
    只不过,大部分普通读书人,和地球古代酸秀才一样,整日埋首经书,手无缚鸡之力,莫说流星锤狼牙棒这样的重兵器,一柄三斤铁剑也未必玩得转。
    最后,这个‘算’,有些说头。
    不是‘算卦’,
    而是权谋心机、逻辑推理、眼光格局等等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有庙堂之算,有民生之算,有战场之算,
    当然,也有阴阳五行,天机奥妙之算。
    按照方觉的理解,所谓的‘算’,是指君子不能读死书,不要夸夸其谈纸上谈兵,不仅要会风花雪月吟诗作对,更要有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
    下马治民,上马治军,上可窥天际,中可安朝堂,下可造福百姓。
    这些道理,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过于深了,
    老百姓更容易接受简单、直接、实用的东西,
    久而久之,以讹传讹,君子四艺中,这个‘算’,在老百姓看来,就变成了算卦。
    卜吉凶,测祸福。
    古时候科学不昌明,分工不明确,读书人身兼数职很正常,红楼梦里秦可卿生病,找个大夫叫张友士,便是‘学问最渊博更兼医理极深,且能断人生死’,可见读书、行医、算卜自古不分家。
    不少读书人也乐意干这个,显得自己神秘高大,被人敬畏,还能赚点小钱钱花。
    言归正传,听到‘中邪’二字,方觉眉头微微一皱,最近在他身上发生的一些事,让他对这两个字,很是敏感。
    “夫子,求您去看看吧!我娘今早连话都说不出了,我实在是没其他的法子。”小六子哀求说。
    “要不您就去瞧瞧呗?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啊!”杨二郎在一旁撺掇。
    小胖子杨生也大着胆子说“夫子,张大娘平时可好了,上次我爹要揍我,就是大娘拦着的,您救救大娘呗。”
    方觉看了眼尚未落山的太阳,沉吟片刻,道“也罢。不过话说在前面,我不是大夫,只能尽力而为。看得好你不用谢我,那是大娘平时仁厚行善的善报,看不好,那就是命。”
    他这随口一句话,是现代人恶习,习惯性甩锅,工作能不能做好无所谓,但绝对不承担责任、不背黑锅,
    不料,落在杨二郎和小六子耳朵里,却颇有些玄妙的味道。
    治得好,是善报,治不好,是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