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人间的剑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六章 讨价还价买与卖(1/3)
    与朱赤京辞别前,武陵向他询问了扶风镇哪家的书箱,卖得好。离开后,他便直接向卖书箱的店铺而去。
    因为只在扶风镇待一晚上,明天便离开,所以武陵对于朱赤京所说的风水局,只是记在心头,并没有太多去在意。
    没走多少弯路,武陵很快就找到了朱赤京所说的那家店铺。
    店铺的名字叫做宰相肚。
    “好名字!”
    武陵忍不住赞叹了一句。
    把书箱比作宰相的肚子,可以装船,以此表示铺子卖的书箱不大却能装。
    或许是成名已久,此刻店铺中有着不少人。不过大多是来看看的,一般买书箱的人,都是远游的远行客。不是扶风镇即将远游的人,就是远游至扶风镇的游客。
    武陵便是后者。
    再者就是宰相肚每天只卖三个书箱。因此很多远游至扶风镇的游客,只能看看,想买都买不到。
    要没有朱赤京的介绍,武陵独自前来,多半要空手而归。
    书箱有木箱、竹箱和藤箱三大类。
    武陵一番犹豫后,最终买了一个竹箱。
    凭借朱赤京的介绍,原本买三十多两银子的书箱,店铺老板只收了武陵十两银子。
    出了宰相肚,武陵便把书箱背在背上。
    虽然已经有了灵戒,东西都可以往里面装,简单方便,但书箱所带来精神方面的愉悦,远不是灵戒可以比的。
    对于武陵而言,灵戒只是一个存放东西的工具。
    虽然梦想是做一名世间最顶尖的剑客,但武陵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是个读书人的身份。
    只携酒剑行远,那也太市井江湖气了。
    并不是武陵觉得这不好,而是武陵觉得比起这,还可以更好。
    比如再加上诗词!
    携诗酒行远,访贤论剑,既有市井的江湖气,也有着读书人的书生意气,如此才能堪称人间风流。
    如果是一般人,自然还要再加上美人,才算得上风流。
    而他已经有了!
    他的未婚妻赵风雅,是赵国女帝,在胭脂榜上排名第四。即使国色又是绝色,人间还有比这更好的美人?
    武陵背上书箱,打算去找家卖剑匣的店铺。街上人多眼杂,武陵并没有急着把笔墨纸砚与书籍取出放书箱,以免被人看到灵戒,引来别有心思之人的窥窃。
    扶风镇虽然是文化圣地,但一样有偷东西的小偷,只不过读书人中的小偷,喜欢把这种行为说是借。
    相比书铺笔斋,想要在扶风镇找到一家卖剑匣的店铺的确比较难。
    武陵找了许久,才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在一家打铁铺看到出售的剑匣。
    对于大多数读书人而言,虽然也练剑,但剑对于他们而言,与腰间的玉石腰带一样,更多是装饰作用,因此只要有一把剑就可以了。锋不锋利无所谓,只要品相足够好就行。
    扶风镇既然是文化圣地,剑在此地的意义更多是此。
    至于存放和收藏剑的剑匣在此地的情况可想而知。
    打铁铺是一家很简单的打铁铺,一半是打铁铸造区域,一半是成品的摆放货架。
    武陵走到打铁铺门口,还没有进去,一股热浪就迎面扑来。
    此刻店铺的铸造台边,正有两个光着膀子的壮实汉子,一人拿着钳子夹住烧得通红的铁块翻滚着,一人拿着大锤负责敲打。两人不曾开口交流,却配合无间。
    而在店铺的成品摆放处,一个干瘦精实的老者,正在给剑的剑柄与剑眉镶嵌宝石。
    武陵一眼便看出镶嵌的宝石并不是什么名贵的宝石,而是河地捡来的彩石打磨而成的普通石头,或者一些价格低廉的玉石。
    武陵定眼看向货架上已经做好的成品。
    单论品相,货架上的剑,与那些达官贵人没什么区别,一样华丽好看。
    武陵没有急着去买剑匣,而是来到货架前,朝镶嵌宝石的老者说道“老丈,货架上的剑应该可以抽出看看吧?”
    老人家咧嘴笑道“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公子你尽管看!”
    武陵点了点头,随手拿了一把。
    剑是常见的三尺剑,不过重量却有点轻。剑的剑柄至剑鞘,有一排宝石,颜色各异,不过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被打磨得异常光亮。
    武陵伸手握在剑柄上,凸起的宝石,顶着手十分不舒服,根本无法紧握。
    武陵把剑抽出,一道光芒刺眼而来,亮得武陵赶紧把眼闭上。
    “好家伙!”
    武陵忍不住惊叹了一声,然后朝身后的老者笑道“老丈,你家的剑,锋芒可比天曜啊!”
    老者笑道“剑身如人身嘛!读书人就应该身如天阳,以光明驱散人间的黑暗和污垢,走在生民的前面,为生民指引未来的路。”
    武陵愕然,随后笑了起来,打趣道“老丈,你家的剑,应该在扶风镇很受欢迎,卖得很不错,不然扶风镇也不会出这么多走在生民的前面,为生民指引未来道路的状元郎。”
    老人听了一愣,而后跟着笑起来,摇头道“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