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行吟且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20立碑(1/2)
    立碑
    张华的外公外婆已经去世多年,他的两个舅舅为了彰显其对父母天地可鉴、可歌可泣的孝心,不惜大打出手,弄得头破血流,满脸鸡毛的时候,由两个妯娌出头牵线搭桥,终于就两位已故的老家伙立碑的事,达成了一致。
    凡事都有一个起因经过,给两个人他们口中的“死老鬼”立碑的事,从上到下都经过了一番迫不得已的缘由。再过去的几年内,全国范围内“随地葬”、“处处葬”、“活人墓”等等乱象频繁,死人占据活人的地盘,漫山遍野都是膈应人的坟墓,尤其是宝贵的耕地资源被随意用来挖坑埋人,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自然环境的污染。
    为了遏制这种乱象,有关部分自然出台了计划,决心在殡葬这块移风易俗;提倡注重“生前事”,改变人们“事死”重于“事生”的顽固观念;不准随意乱葬。对此,还在每个村委会都建一个公墓,有计划,走程序的将故去的人葬入公墓,已故人员的家属,还能得到一笔较为丰厚的补偿。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相当有远见,对生者极其有利的政策,否则试想一下,将来所有的徒土地都用来埋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住哪呢?
    该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稳步推行,在部分偏远的农村,推行得比较晚。张华的外公外婆生前所在的村子,在云贵交界的某座大山深处,该村少数民族居多,少说几户是汉族,这里面就包括了张华的外公家。
    上级部门为了表示对少数民族低区(高寒偏远低区)民族风俗的尊重和理解,殡葬改革一事在该地区暂缓推行。
    然后,不明真相的村民们,从手机或者电视里看到了一鳞半爪的信息,以讹传讹,以至于闹出了不少笑话。比如,一位大爷认为,他过几年死了不仅连棺材都落不到一口,还要让人砍一刀拿去烧了(很多老人以为火化前要将死者身子砍一刀才烧),于是想不懂,竟要自寻短见,结果被老伴拦住了,并用拐棍痛打了一顿。除了老大爷这种好笑的,也不排除还有人一些采用极端的方式来反对的,但这些在这里不足为道也。
    村里人被恐惧,不安等等思想支配,不约而同地想到给自家故去的先人们垒坟立碑,这倒让各个碑石生产厂家生意大涨,当然,石碑价格自然也大涨。就连开拖拉机的人,也都纷纷从拉石碑这活上赚了不少油水。
    但是张华的两个舅舅,宋家稳和宋家平,对这事却极为冷淡。老人活着的时候,他们对老人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丝毫不管他们的死活,更何况现在已经死了。
    距离推行殡葬改革政策的具体日期越来越近,村里及周边都在抓紧时机热火朝天的给先人立碑,几乎每天都能听到立完碑后用来庆祝的鞭炮声。
    就在这个时候,张华的一个表哥结婚,他来到这个村子里喝喜酒,在席间,他听到村里人总是在讨论这个问题,对这个话题异常热衷。
    张华竖起耳朵,认真听着这些大老爷们的谈话,一直到他吃完饭,去喝茶的时候,才从这个话题里总结出三类人。
    第一类,“炫耀狂”,炫耀他给他家某个祖宗立了一个多大的碑,极力突出碑价格的优势(价钱说得越高越好,砍价砍得越多越好),或者碑的高大,或者兄弟几人中他出力(或出钱)最多,一听就知道他是顶梁柱,钱最多,本事也是首屈一指的那个;或者炫耀他立了几辈人的碑,一听就知道他功德无量。
    第二类,“恭维类”。有了第一类,自然就有了这第二类。相比于第一类,这类人更加八面玲珑。他们对于那些刻意炫耀的人,必然是先表示相信对方没说假话,然后再对对方的观点和说话的内容极为认同,最后举起酒杯,表示对对方的话大为赞赏。然后这类人接下来一般有两个选择,若自家也给先人立了碑,必然化身为“炫耀狂”,哪怕没炫耀的,也要避轻就重,胡编乱造说一通,以赢得同桌人的喝彩;那些还没立碑的,必然低下头吃菜,继续听别人说,时机到了再次对别人表示恭维就行了,不过他们低头的过程中,也大多在思考完不要联合相关“责任人”也给自家祖坟立立碑。
    第三类,“先生党”。这一类人主要由第一类人来充当,当他们得知某家未给先人立碑时,必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们会先从政策的高度,化身为民政人员,宣传政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然后必要再从道义的高度,化身为考据学家,点名某辈某老人曾经做过什么的某些好事,于村于民于后人,都具有着莫大的功德,难道还当不起一块小小的石碑?你看看我家或他家某个老人,点明其生前做事多么人神共愤,天人共弃,只差没说断子绝孙了,然后,你看现在,我们还不都给他们立起碑来了么?最后再从道义的制高点“孝”出发,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你家某某老人生前德高望重,功德无量,别人家(电视里,传说中的)的某个老人那么坏都立了,就你不立,你对不起老人家啊!老人生前的时候你做得再好再多,现在也该做点表示,不能老人咽气你就不管不顾了吧,不然人家一对比,你岂不是前功尽弃了?花几千甚至几百就能买来的孝行孝道,你为啥不干?好名难得,你赶紧的,你看看某某家比你家穷人家都立了,你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