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真不是嫌疑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四章 公布题目(1/2)
    “吨吨吨。”
    坐在天台边缘的男人,沉着脸,紧紧地握住自己手中的瓶子,一饮而尽。
    猛然将玻璃瓶向后甩去,男人心中所有的担忧以及苦恼暂时性的随着玻璃瓶的落下,化作碎片随风消散。
    他的脸,在酒精的作用下,显得分外通红。
    男人站起身,一刹那的工夫,身形一扭,整个人从十层高的大楼上跌落下去。
    紧接着,更多的声音回荡在耳旁。
    子弹擦过枪管口如同爆炸般的声音,血肉扎入刀尖沉闷的声音,以及男人惨叫的声音。
    这些莫名其妙的声响,拉开了本次案件的序幕。
    尊敬的考生,欢迎来到“审判空间”侦探职业考核的现场。
    本次“审判空间”侦探职业考核总共只有一道情景题。
    相信在刚刚的画面中,考生您已经了解到了本次情景题的所有内容,但是考虑到所有情况,情景题的文字内容将在以下的屏幕空间中给出。
    请考生仔细考虑,最后给出答案。
    萧涵眼前的屏幕上,这些字,被逐行显现出来。
    11月1日,某地警局法医检查了一具尸体,得出结论,此人死于心脏破裂。
    被发现时,死者整个人趴在地上,一把已经快要生锈的菜刀,直直的插入了死者的心脏,已经死亡已久。
    据了解,死者生前被发现在死亡地点附近的公寓大楼天台喝酒,除此之外,案发当天在公寓楼层内部还有一声枪响,再无其他线索。
    现在为考生公布情景题题目——
    本次为考生的案件,是一起凶杀案,还是一起自杀案?
    这些文字到这里就暂时性的结束了,萧涵现在有一种冲动,想要立刻答题的冲动。
    因为这个案件他太熟悉了,不是经历过,是了解过。
    著名的罗纳德·奥普斯假想案件。
    简单来说,这个著名假想案件的内容是死者死于被枪击中头部。
    但在此之前,死者的身上被搜出遗书,他本来是想从一幢十层高的楼的顶部跳下自杀的,但在掉落期间被九层楼内的住户枪击死亡,而如果没有枪击事件,他的自杀计划是不能如愿的,但根据“一般来说,一个人如果实施有计划的自杀并且最终身亡了,即使自杀过程发生变化未能如自杀者所愿,那么依法也应该认定这个人是自杀。”这样一个准则,还是判定为自杀。
    但对于死者头部的子弹调查之后,事情发生了转机,这枚子弹是经由一个老人之手射出来的,当时他是想扣动扳机吓唬老伴,但他根本没想到,自己手中的这把猎枪被填入了子弹,根据“一个人如果想杀甲,却错杀了乙,那么仍然应该判这个人对乙犯了杀人罪。”准则,又判定这个案件为凶杀案。
    后来经过更多的线索调查,询问目击证人,警方最后发现,这枚子弹是被老人的儿子,也就是死者填入进去的,到最后就变成了死者杀死了自己,等价代换,还是为自杀案。
    很离奇,很曲折的案件内容,瞬间吸引到了当时的萧涵。
    所以他很熟悉,就算是这次的情景题是已经魔改过的假想案件,他也依旧能够辨认出。
    萧涵知道,这次的这道情景题的最终答案就是自杀案件,但是他依旧克制住了自己想要答题的冲动。
    很快,屏幕上的文字再次显现出来。
    下面为考生公布本次考核的条件和规则。
    我们为考生准备了七天的考试时间,在这七天内,考生可以猜测结局并直接进行选择,当然也可以去选择调查得到答案,一切的一切,决定权都在您的手上。
    另外顺便说一下,考生答题的剩余时间与最后的结果有着直接的联系。
    现在,考生可以开始答题了。
    最后一句话的句号被圆满的画上了,但萧涵依旧愣在原地不动。
    他知道最后的结果,也知道案件本身是什么性质,但他不愿意去直接选择。
    虽然像是刻意一般把剩余时间和分数结果点出了明确的关系,但萧涵才不会轻易相信。
    他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猜测——
    这是在误导自己。
    为什么?
    这么著名的假想案件,就算是没有看过,没有了解过的,也一定会听过。
    更何况来参加侦探职业考核的人,或许不是跟萧涵一样外界空间是侦探,通过姜无涯的那些话中也可以得知,来考核的都是那种经历了很多异常案件,累积了很多次存活数的“老人”,这种假想案件,根本就是脑海中的囊中之物。
    但是为什么,从姜无涯的那些话中得知到,审判空间中身为侦探职业的人并不多。
    而又为什么非得在规则的最后,刻意提及一句考试剩余时间呢?
    也许是自己想多了,也许是自己猜测的完全正确。
    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也为了去亲身体会一下这个被魔改的案件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萧涵选择了调查,去调查得出的答案往往更靠谱,而不是通过猜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