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电影评分都超高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五十四章问住了(求推荐票)(1/2)
    不愧是达康书记,还很讲道理,没用什么大义压人。
    其实,吴桐就是这么一问。
    如果达康书记硬要坚持,他就顺水推舟了,捐些钱就是了。
    他这样问,主要还是真为家乡好,因为以他看来光修路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底层依旧贫穷。
    他似乎做好事儿,但其实还真没帮助到人,顶多帮助一部分人得了政绩。
    达康书记连一顿便饭都不愿意吃,就匆匆离去。
    看着低着脑袋,苦思冥想匆匆离开的背影,吴桐心生敬意,看得出来,这位是真的为镇子老百姓好。
    吴小敏见吴桐把要钱的达康书记问住了,还问走了,脸上可劲儿写着佩服,就差五体投地了。
    这和刚才那位被初中数学题难的抓耳挠腮,尴尬无比的老哥简直就不是一个人。
    吴桐爸爸吴建国看得也是直乐,这个达康书记可是烦死他了,没成想,几句话就被自家儿子解决了。
    唯独王淑芬有些担忧,“书记就这样走了,饭也没吃,该不会生气了吧?”
    吴桐笑了笑,“妈,你就放心吧,没事儿。”
    “那好,吃饭,吃饭!”
    ……
    第二天吴桐还在赖床的时候,达康书记顶着黑眼圈来了。
    吴桐打开门,看到穿着一身便服,顶着黑眼圈的达康书记都惊了,这是一晚上没睡觉啊!
    “哎呦,书记您请进,请进!”吴桐忙把人迎进屋里。
    今天赶场,南方叫赶场,北方一般叫赶集,乡镇的市场和城市不一样,一般隔一天才开市。
    因为今天赶场,所以吴建国在看服装铺子。
    家里只有王淑芬,至于小妹吴小敏去学校了。
    “你这是怎么了,昨晚没睡好?”
    王淑芬端了一杯热茶放在客厅桌子上,还好奇问达康书记。
    达康书记没回答老妈的问话,而是问吴桐道:“吴导演,你说的有理,就算修了路,也只是方便了那些做买卖的人,普通农民还是富不起来啊。我想了一晚上也没想出怎么带领大伙儿致富啊,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吴桐有个屁的办法。
    得,达康书记问回来的问题又把他给难住了。
    俗话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家都是同胞,何苦互相为难呢?
    这时,他忽然想起了华为任振飞的典故。
    曾经有母校找他捐钱,捐钱可以,但老任非要问学校校训是什么。
    校长答不上来,人只想着怎么要到钱,完全没想这个事。
    老任跟校长说:“如果你不把校训搞清楚,不讲清楚为什么要办学校?怎么样办学校?办成什么样的学校?你不说清楚这个事,那我不能给你钱。”
    校长一时也说不清楚为什么要办学校?怎么样办学校?办成什么样的学校?还有校训是什么?
    于是老任告诉校长:“你要说不清楚,我来帮你说清楚,我找朋友来帮你说清楚,然后你们都认可,就按这样做,我就支持你。”
    吴桐心说,我答不出来正常,我就一个导演,搞艺术的,现在顶多有一个商人头衔。
    可聪明的脑袋瓜那么多,总有人能答出来。
    他不由想起了自己的母校,不是川艺,那是个纯粹的假母校,而是蜀都理工大学。
    他这次回蜀都,受学校邀请,两个学校都去了。
    还跟理工大学的校长交换了名片,母校校长好像就是农业方面的专家。
    吴桐对达康书记道:“你这个问题我还真答不上来,我打个电话帮你问一问。”
    吴桐直接打电话给自己曾经的校长。
    校长兴趣很浓,立即表示要亲自到安平镇,实地考察后,再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是的,是尝试回答,人搞学术的就是这么严谨。
    因为很多地方条件所限,专家一时半会儿也不定想得出好办法让大伙儿致富。
    至于人校长为啥同意,因为吴桐的身份啊,他现在是国际大导演,是上过华国日报的导演。
    吴桐找他帮忙是好事,万一今后学校有什么事儿。
    也可以名正言顺地找吴桐帮忙啊,华国的人情世故传统嘛。
    而且这事儿要是办成了,未必不能传为一桩美谈,今后安平镇要真富裕了,媒体一宣传,他就出名了。
    全国几百所大学,大学校长这么多。
    怎么让自己变得突出,变得与众不如?
    学术上有惊人的发现,或者解决了社会重大难题,然后,那些都太难。
    这里就有一个相对简单的办法,比如现在,这就是个机会。
    很多大学校长的眼界其实非常开阔,他们大多过了求利的阶段,到了求名更高阶段。
    说的好听点儿,就是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
    校长满口答应,并决定亲自带队前来实地考察,预计三天之内到地方,到时候他们再联系。
    吴桐得了确切消息,忙转回去,给达康书记解释。
    达康书记一听,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