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暮然回首灯火阑珊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二章:年少当家(1/2)
    年少当家
    黄盖湖是古洞庭湖云梦泽的一部分,在湖北省与湖南省交界的地方。赤壁之战后,孙权行赏,以此湖赐黄盖,并命名为黄盖湖(原名太平湖)。若秋的老家离这里几百公里远,属于洪湖市龙口镇的一个名叫度家洲的小村子,村子就在中国最长的长江边上,属于长江中下游。
    长江,一条孕育了无数生命的大河,河水一年四季都孜孜不倦的默默流淌着……长江的水里有一些黄沙,所以看上去是混黄色的,不像其它大部分河水那样清澈见底。在江边生活着的人们喜欢称呼她“河”,平时在地里干活口渴了,就到河边用手捧起河水来喝,非常清甜可口。
    江面上时不时会有几艘大大小小的船只,有小小的渔船,也有几十米长的大货轮。江边生活的人们经常能听到一阵阵非常浑厚的喇叭声,它们都是这艘船在跟那艘船打着招呼。时光更迭,无论春夏秋冬,它们总是来来往往着……
    这里的水资源丰富,属于平原地貌,四季分明,人们按照时节播种与收成,几乎与二十四节气吻合。一般都是种植棉花、黄豆、玉米、油菜、稻谷、小麦等农作物;还有就是养殖各种淡水鱼,种植莲藕、莲子、菱角等等。
    若秋的外公外婆在她出生以前就已经不在了,听妈妈说是那几年闹饥荒饿死的,那些年饿死的人不计其数。若秋的爷爷是在她爸爸十三岁的时候去世的,当时奶奶的肚子里还怀着遗腹子,也就是若秋的幺叔。若秋的爸爸名叫度松林,爷爷名叫度贵贤,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奶奶名叫张闰年,长相算是比较好的,因为寡言所以就更多了几分静美。听说没出嫁之前是像大家闺秀一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那种。妈妈名叫刘裘祯,在家里排行老七,除了一个四姐以外,其它的都是男孩,一共七个兄弟姐妹。
    度家洲一个村子的人都是一个姓氏延续下来的,所以都姓度。大家平时互相之间打招呼都按照辈分规矩来称呼,所以经常有七八十岁的老人家喊只有两三岁的小孩爷爷奶奶什么的,若秋家在村子里辈分就排的比较高,她经常被那些老爷爷老奶奶喊祖奶奶,小的时候一直不明白这是为什么?长大以后她才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村里只有一户姓邵和一户姓沈的是外面迁来的。这里的人结婚嫁娶都是靠亲戚朋友之间互相交流信息,再找个媒婆来说媒,然后相亲成婚,非常传统。
    若秋的爷爷十几岁结婚,爸爸是家里的长子。从小就听人说,爷爷非常非常老实勤快。那时候还没有“分单干”,都是合作社形式的,每天每个人都要出工,拿积分换口粮,大家都是早出晚归。就算是这样,听说若秋的奶奶也没有像其它妇人那样辛苦,因为爷爷平时无论家里家外什么活都抢着干。其它跟奶奶同样差不多时间嫁到村里的妇人就开始说奶奶很懒,其实她们多半还是羡慕跟嫉妒的。
    若秋的爸爸十三岁那年,爷爷生了一场大病,病来的很急,加上劳累过度,一时半会又湊不到钱来医治。奶奶又年轻,没见过什么世面,又是个没有主见的人,爷爷一下子人说没就没了。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噩耗,度松林一下子懵了神!整个人瘫坐在地上……十三岁的度松林,看着自己“满怀”的母亲,再看看两个弟弟跟妹妹,一下子手足无措,脑袋一片空白……
    从这天起,度松林就开始当起了家,虽然还不知道当家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他只知道他必须守住这个家!因为母亲怀着身孕,基本上家里所有的重担都落在度松林一个人的身上。他就每天跟着其它的大人们一起出工,顶起之前他父亲干的所有活。
    度松林随着村里的男人们去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割草,回来的时候,每个人撑着一条小船,在河沟里排成一条长长的队伍。草把小船压得船檐离水面很近,度松林非常生疏的小心翼翼的撑着船,后面的小船一条一条的从他身边划过,不一会儿,他只能远远的望着前面的船队了。船划到一个要转弯的地方,怎么调整都转不了舵,这会儿小河里已经看不见其它船只的影子了,他心里开始着急了!于是,他就使出浑身解数来撑船,想让船能够赶紧顺利的转个弯,好跟上前面的船队一起回家去,不然天一黑,在这渺无人烟的地方,想想心里就觉得很恐惧!于是就更加慌乱了!可是无论他怎么摆弄,船就是跟他对着干!最后他实在是累得精疲力尽,一点儿都撑不动了,也的确拿这条船没有任何办法了,他就摊开双臂整个人躺在船上,先是一声无助的尖叫声,划破天际!然后就委屈的猛的哭了起来,那声音哭的撕心裂肺,水面上一直回荡着他的哭声……仿佛想让他的父亲也能听到似的!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哭了多久,哭累了他就两只手一抹,继续赶紧摸黑把船艰难的撑起来,刚刚开始出工的那段时间经常如此。
    直到有一次,被他的幺叔度贵敬看到了,他心里有点可怜他,转而心疼他,就把船撑过来,跟他对换一下。让度松林在前面,他在后面,后面船往前划的时候,会有水的推力把前面的船推一把,前面的船就会划的轻松一些。他还经常耐心仔细的教他撑船的技巧跟方法。再后来无论做什么事情,幺叔都经常主动来帮他一把。从此以后,他跟他的小孩就把这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