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皇后又打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五章 徐皇后宣召(1/2)
    元贞帝闭眼,不想跟她再争论这个话题。
    当初哪里是他权欲熏心,宁可牺牲骨肉也要谋反。多年夫妻,他知道她的权欲从不比他小。
    这些年不断提及枉死京城的几个孩子的事情,也不是她慈母情怀思念孩子,而是以此为要挟,让皇子娶徐家的女儿。
    她变得面目可憎了,他不憎恶她,但也不会让她得逞。他们的恩怨算不清了,但怎么算都与江山社稷无关。
    他既然心系天下,就容不得儿女之情,妇人之仁。
    储君虽然有城府,但到底是个孩子,为了避免他受制于孝道和徐家,他算计了钱家。
    钱家是他中意的臣子,钱明月是他心心念念的晚辈与恩人,可如果江山社稷需要,他也会毫不犹豫将他们填进火坑。
    都骂帝王无情,他们没有做过帝王不知道,帝王有那么重的担子要担,怎么还敢有情。
    徐皇后不知道他人之将死的婉转心思,只是步步相逼“太子嫔要出身徐家,妾已经选好了。”
    元贞帝道“正妻未娶,怎么能先纳妾,没有这样的规矩。”
    “那就等太子大婚后。”徐皇后说,“这事儿你答应了,不能再食言了。”
    元贞帝道“朕答应有什么用,还要太子同意才行。”
    “太子会同意的。”徐皇后自信满满,对徐家女儿,她非常有信心。
    “既如此,便罢了。”元贞帝道,“轻云,一起用膳吧。”
    “谢皇上恩典,只是坤宁宫庶务烦杂,妾还要去处理,下次吧。”
    她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探知钱家女的底细,给她个下马威,打探太子对这婚事的态度,安排下一步的行动。
    太子什么态度呢?
    文华殿里,他坐在朴素无华的案几前,读《论语》。
    “都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可这《论语》读来都是寻常道理,何以半部能治天下?”
    文华殿大学士姚尊儒放下书说“因为治天下一半是论语,另一半不是。”
    “另一半是什么?”
    “论语之外的所有东西。”姚尊儒转而说,“圣人为五郎定了亲事,后日便要行纳采问名之礼。”
    “听宫人传信说了。”
    “您怎么看?”
    太子乖顺“孤当谨遵皇考旨意。”
    后日,行皇太子妃纳采问名之礼。
    元贞帝早就做好了安排,以林长年为正使,姚尊儒为副使,京城辈分最高的皇亲惠康大长公主为媒人,一切按照仪注来,有条不紊。
    纳采问名礼结束后,元贞帝将钱明月的姓名、生辰八字交给钦天监,卜算吉凶;钦天监很快上表,言皇太子与皇太子妃是大吉大利、天作之合。
    这样,纳吉礼就结束了。
    一日内,六礼进行了三个!
    徐皇后冷笑“本宫就不信了,难道还能卜出个凶来不成?是吉是凶,可不一定是钦天监说了算。”
    第二天一大早,徐后派了亲信刘姑姑到成国公府宣懿旨,要召见钱明月。
    钱明月说“姑姑请坐,容明月沐浴更衣。”
    刘姑姑一脸趾高气昂尖酸刻薄相“钱姑娘可快点儿,不要让皇后娘娘久等。”
    钱明月冲她诡异一笑“放心,皇后娘娘是不会久等的。”她只会让自己等很久。
    她赌五块桂花糕,皇后一定会用种种理由让她在坤宁宫门口等着。
    这是后宫折腾人常用的法子,颇有历史渊源,甚至载入史册。
    《齐史·哀帝本纪》记载田贵妃有宠而骄,皇后裁之以礼。
    天寒地冻的,田贵妃去朝拜皇后,皇后让她在外面冻了半天,进门也不理睬她。
    多过分!
    但史官评价是“裁之以礼”。
    妻尊妾卑,妻怎么对待妾都是对的,都是符合“礼”的。
    妻妾尊卑如此,长幼有序亦是如此,贵贱有别更是如此。
    于钱明月而言,徐皇后占了长辈和尊贵两点,徐皇后让她等多久都是符合礼法的。
    混账的游戏规则就是如此,她该怎么做呢?
    钱明月梳妆整理罢,刚到待客厅,成国公夫人就到了,她穿着诰命礼服,目光温和慈祥地落在孙女身上。
    钱明月心中感动“见过祖母。”母亲真性情,不适合跟皇后斗,她原打算自己进宫赴鸿门宴的,没想到祖母来了。
    成国公夫人微微颔首,向刘姑姑“刘姑姑,小孙女身无诰命,朝拜娘娘于礼不合,还是老身带她一起去吧。”
    刘姑姑自恃伺候皇后,对国公夫人竟然也鼻孔朝天“国公夫人,皇后娘娘并没有宣召你,您不能去。”
    然后,厅外炸了一声惊雷“那你们便先不要去了。”
    成国公穿着上朝用的常服走出来,带着他沙场刀光剑影、朝堂风云诡谲走来的气势“老夫正要去拜见圣人,由老夫请皇上宣召吧。”
    钱明月明白祖父祖母的意思了圣人的局就是这样布置的,钱家和徐家注定水火不容,没必要退让,没必要委曲求全,在符合礼法的前提下,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