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进击的大唐驸马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九章 老夫也来考考你(下)(1/3)
    杜荷好歹上辈子好歹也是个网络写手,基本的职业修养还是有的。
    唐诗宋词虽不能信手拈来,但一些经典却是张口就来。
    有了决定,杜荷也不犹豫,微微一笑,迈步上前对孔颖达行了一礼“学生多谢孔先生厚爱,这就赋词一首,还望先生不要食言。”
    完犊子了!
    孔颖达瞬间面色大变,恨不能狠狠给自己来个嘴巴。
    嘴贱么这不是,好好的陆元郎想要嘚瑟就让他嘚瑟去呗,自己出什么头,这下完了,视若珍宝的端砚怕是要飞了。
    可若是让他把之前说出去的话再收回来,作为孔圣人的地三十一代子孙,这种食言而肥的事情他还做不出来。
    更何况,周围还有那么多人看着呢,尤其是程咬金那个大嘴巴,孔颖达敢保证,自己只要反悔,这老匹夫定会宣扬的长安城尽人皆知。
    一不做二不休,孔颖达也是个狠人,既然不能反悔那就赌杜荷必输无疑好了,自己之前已经限定了范围,以重阳为题赋词一首,若是这样依旧输了,那也是命里该着。
    “老夫向来说一不二,今天当着先祖画像更是不会反悔,杜家小子,来吧,别让陛下久等了。”
    “如此……,先生且让让学生稍稍考虑一二。”杜荷行了一礼,假模假式的低头思考起来。
    反正孔颖达已经说了,限时一炷香,时间还很富裕,不用白不用。
    更何况上一次抄诗那是形势所迫,不得不如此,这次如果还是五步成诗……。
    杜荷记得某位大手子曾经说过,比别人领先一步的是精英,领先两步的是栋梁,领先三步的是天才,领先十步的……那是妖怪。
    而妖怪往往不会有好结果,通常都会被丢进柴火垛里烧成灰。
    杜荷活得好好的,一时半刻还不想死,所以……还是老实一点,适当的装一下天才就可以了。
    众目睽睽之下,杜荷转了几圈,就在众人等得有些不耐烦时,脚步突然一顿,面露一丝喜色,将手里折扇往院中芙蓉树一指“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遇(欲)重阳。”
    “好,好一个芙蓉金菊斗馨香,单凭此句,冲远怕是输定了。”李世民虽不善诗词,但鉴赏能力却是有的。
    冲远是孔颖达的字,作为孔圣人的嫡传子孙,小老头的学问自然非同一般,就算没有李二的提醒也知道自己输定了。
    失望之余不禁摇头苦笑,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悔不当初啊!
    杜荷将李世民的话听在耳中,心中暗自好笑,这可是大宋朝宰辅晏殊的词,能不好吗?
    想着,也不让在场众人久等,直接把后面的一段也背了出来“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一首《芙蓉金菊斗馨香》背诵完毕,全场万马齐喑。
    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在场的老家伙们那个不是活了半辈子,数十年时间,历经三朝,战乱、统一,再战、再统一,尸山血海中,亲朋故旧十不存一。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孔颖达喟然长叹“罢罢罢,这次老夫输的不怨,杜家小子,老夫那砚台是你老师的了。”
    杜荷知道现在不是卖乖的时候,连忙行礼“多谢先生成全,失礼之处,还望先生海涵。”
    孔颖达摇头“什么先生不先生,你父与老夫虽然算不上至交,却也曾经同为十八学士,今后你若有心称老夫一声叔父足以。”
    孔老头也是要脸的,人家一个小屁孩,在不足半柱香的时间里按照他的要求搞定了一首命名词,质量高到让在场所有人无言以对,他还有什么脸面去给人家当先生。
    场面一度尴尬到不行,就连陆元朗都不知道应该说点啥才好。
    自己这个学生收的简直就是……太特么值了,诗词方面简直无可挑剔,不说碾压大唐文坛,至少也称得上独树一帜。
    就是……,就是其他方面差了些,比如经学。
    所谓经学,其实每个朝代都有不同,比如西汉,当时的经学只有五经,《诗》《书》《礼》《易》和《春秋》。
    到了唐代五经演变成了九经,其中《礼》被拆成了《礼记》、《周礼》和《仪礼》;《秦秋》被拆成了《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等到了宋代,九经又变成了十三经。
    至于宋真宗赵恒的‘勤向窗前读六经’,其实指的是西汉之前的六艺,也就是《诗》、《书》、《礼》、《乐》、《易》和《春秋》,不过后来《乐》失传了,更加上董仲舒一翻骚操作,六艺也就变成了西汉时其的五经。
    当然,这其实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不管是前世今生,也不管是五经还是六艺,杜荷都是十窍通了九窍——一窍不通。
    书拿起来,就是大眼瞪小眼,我不认识它,它也不认识我,愁的陆元朗一绺一绺的掉头发,能想的招儿都想了,可是一点用都没有,杜荷照样拿起书就困。
    最后还是李世民比较善于处理此类问题,哈哈一笑说道“冲远教了个好学生啊,真如果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