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娱之逐浪年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七章:网友集结(1/2)
    一夜无话,第二天,吕钟与两位摄像朋友坐大巴回杭城,又从杭城买了去武汉的火车票。
    在杭城,吕钟见到了此行的第一位网友,老家在武汉,但在杭城阿里集团‘达摩院’工作的一位高管,绰号‘唐三少’的张巍先生。
    火车轰隆隆的开着,张巍二人一边吃着盒饭,一边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张巍向吕钟介绍一些武汉老家的情况。张巍是玄奇小说之谜,因此介绍时难免会带上几分玄幻色彩!
    武汉号称江城,被长江横贯市区,分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自古九省通衢,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提到武汉,就不得不说长江。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长江成就了武汉,武汉也改变了长江。
    大约距今天一千到二千年,长江出三峡、汉江出丹江口后,在江汉平原处交汇。在当时,还不叫江汉平原,那时候,这里还是荒芜的泥潭,被称为“云梦大泽”。
    那时候,云梦大泽到处都是大水,长江和汉水在泽地肆虐,人们根本没办法生存。一直到后来,江水携带的泥沙沉淀下来,形成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滩涂,滩涂渐渐淤泥、增大,最后形成了一块独特的江汉内陆三角洲。
    这个三角洲,后来就叫做武汉。所以说,武汉从开始形成,就和长江和洪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根据《武汉地方志》记载,从明洪武二十三年开始,就有洪水穿过武汉,“霪雨,庐舍人畜淹没无数”,后来几乎每三年就有一场洪水,“连日阴雨,庐舍人畜淹没无数”,或是“暴雨终日,水溢,淹田千顷,淹死人畜。第二年,又大水。”
    当然也有特大洪水,像民国二十年1931年6月,“黄麻大雨,山洪暴发,水漫堤塌,田地淹没,泛滥成灾”。
    以及1954年,三个月集中降雨1  6347毫米,7月中旬,倒水山洪暴涨,水位高达3017米。那是20世纪长江最大的洪水,京汉铁路中断了100多天,荆江三次分洪,淹倒房屋上万座。
    以及1998年的特大水灾,连续三个月的雨造成洪水一泻千里,几乎全流域泛滥,上亿人受灾,这个好多80、90后们,应该也经历过。
    吕钟点点头“98年那场洪水,差不多全国都闹水灾,不过我们那里却很幸运的没被波及了。”
    张巍扶了扶眼镜“其实我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先研究当地有没有发生过水灾,钟哥,你知道为啥不?”
    吕钟“为啥?”张巍“因为,水怪。”
    吕钟“你一个硕士生高管还信这个?你咋不说是野人呢?”张巍“这水怪是真的,又不是封建迷信。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科学的论证,小心的假设嘛!”
    吕钟道“我不信那玩意。”
    张巍“您看没看过前段时间热播的《鬼吹灯之龙岭迷窟》,就那铁头龙王。那就是水怪。我有一次在兰州黄河段旅游,听人说过,黄河里有铁头龙王,那玩意儿会在发洪水时,堵住水道,让大水漫过河堤,造成洪水泛滥,其实也是洪水肆虐的一个原因。”
    吕钟眼睛一皱,思索起来“铁头龙王?那是什么水怪?真跟电视上说的那样,是鲶鱼成精?”
    张巍“不是鲶鱼,那是霸唱他瞎写的。是大王八,几层楼那么大的王八精!”
    吕钟“那你说,武汉是不是有水怪?”
    张巍点点头“绝对有!”吕钟说“就因为这洪水?”
    张巍说“不光是洪水,还得看它的环境。武汉这地方吧,第一是多水,第二是多山,光h市就有二百多座大大小小的山,大别山余脉等,而且大山挨着江水,江水跟着大山,这种地方最容易出水怪。”
    想想也是,又问他“那你估计,这长江里能是啥水怪?”
    张巍说“我估计是蛟。”“蛟?”这个名字有些熟悉,“什么蛟?”
    张巍说“蛇大为蛟,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成精的大蛇。这蛇长成一定程度,浑身上下会结满巨大的鳞片,这玩意儿就叫蛟了,古代也叫做夔龙。这夔龙再修炼个几百年,脑袋上的骨质会逐渐凸起,长出一只独角来,就叫做螭龙,也叫做虬龙。等它再长出来第二只角,那就成了真正的龙了。”
    吕钟忍不住说“哥们,你不去写小说,真是太可惜了。”
    张巍“我是说真的!有一年我去过湖北荆州,专门研究过蛟。这蛟有个习惯,喜欢在发洪水时跟着洪水走,因为身子太大,所以经常堵住桥洞,洪水就漫过桥去,往往造成洪水大泛滥。所以在重庆、湖北这边,建造大桥时,都在桥底下焊一些倒竖的尖刀,就是防止走蛟”
    “哦,这我倒是听过,这边有这种‘竖尖刀’的风俗。我当时还纳闷,为啥要这么干,现在才知道原来是为了防走蛟。传说当年蒋介石炸开花园口,破堤时就有人看到三条蛟龙“
    武汉离杭城并不远,一上午时间就到了,天气也和横店差不多,温度较高,但是潮气很大。白天还好说,但到了晚上,却是阴冷无比,我们却也没打算在武汉停留太长的时间。到了武汉,在转公交去宜昌。
    在武汉火车站,我们又集合了四位网友,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