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精武谷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二章:公良十三,烟水小镇(下)(1/2)
    公良夫妇欢喜不胜,从此早起晚睡,洒扫庭除,看门巡院,洗衣煮饭,劈柴挑水,勤勤勉勉,但凭差遣,任劳任怨,没有他二人不愿干的役务。
    烟水江畔桃花开,一晃三年时间,他们或亲眼所见,或道听途说,一天比一天了解这个镇子,知道它叫烟水道德镇,知道镇上没几家好人,势利眼很多,胁肩谄笑的很多,欺上瞒下的很多,恩将仇报的很多,横行霸道的很多,不过这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他们在别的地方都遭遇过,也正因如此,方显滴水之恩的弥足珍贵。
    杂役三年,夫妇二人应得一百零八两银子,但他们只领五十两,另一半算是报恩,他们打算离开丁宅了。
    这一日,从早到晚,公良十三和秦勤做完所有役务,两人挽手来到丁老爷跟前,既恭且诚的向他请辞,并非远走他乡,而是要在烟水畔搭建属于自己的小家,往后在镇上做些小本买卖为生计。
    丁老爷见他们去意已决,知道强留无欢,也就应了,嘱意二人处处留心,凡事需忍三分,不可一意犯浑,小镇人多嘴杂,莫要多事。
    同在一个小镇,公良十三表示,假如丁宅需要帮忙,他夫妻二人一定随叫随到,愿意奉上绵薄之力。
    当晚,夫妇二人在张魁家里吃饭闲叙,他们早已是无话不说的朋友,张魁的儿子五六岁了,虎头虎脑,顽皮可爱,名叫张罗,父亲寄有厚望,希望儿子长大后心思玲珑,能说会道,很会料理事物,张罗人情,有一府管家之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内人姓罗。
    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翌日,公良十三花十五两银子买了一块地皮,不是别处,正是初来小镇时秦勤昏厥的地方,这里距离镇街入口约莫两里地,不远很算,况且傍水而居,风景又好。他另外又花三两银子买下此处的两株油桃,四棵槐树,七株杨柳,地上的小花小草算是主人慷慨的赠送。
    现在他兜里还剩三十二两银钱,买建筑材料,请人施工都需要用钱,另外还要添置锅碗厨灶,板床桌椅,及一具石磨,夫妻俩一合计,里里外外花销真不算少,手上这点钱根本不够消磨的,干脆事事从简,日子长着呢,先过眼前这关。
    半个月起早贪黑,不分昼夜,加上张魁夫妇时常过来帮忙,公良十三的小家终于归置停当了。
    一间坐北朝南的泥墙草舍,开有两扇小窗,里面不昏暗也不逼仄,暂时厨卧两用,西边用土坯支上一口土灶,水缸锅碗瓢盆都在西半间,东半间靠墙放一张简陋的板床,北墙一张木板放洗漱用具,中间空出的地方算是会客厅,没什么客人登门,只张魁夫妇偶尔带张罗过来玩耍。
    门口左边是油桃树,右边槐花树,两边都有杨柳,不远处还有桑树,现在正是春夏交接,地上绿荫团团,屋顶凉风习习,料想隆冬到来,枯叶落尽的时候,放眼一望,屋前屋后会当白雪皑皑,美不胜收。
    公良十三自幼心敏手巧,从长辈处学得一门家传手艺,既制作豆食,他买了一具陈旧的麻石石磨,放在槐树下,麻石是砂岩,不算好的石料,吸水,不耐风化,容易碎裂,这具石磨已经快要报废了,勉强能用两三年。
    石磨以青石为佳,硬度高,研磨性好,然而昂贵,如果有青石料,公良十三自己也能凿制石磨,但是很耗功夫,如今新家始立,徒有四壁,急需赚钱养家糊口,所以暂且将就一下,麻石就麻石吧。
    泡黄豆,推磨研浆,石膏冲花,卤水回煮,调制酱料,花生瓣,小葱沫,鲜芫荽……。
    公良十三拿手的豆食主要有纯香豆浆,小葱拌豆腐,回卤豆干,丝滑豆花,最受人青睐的是豆花,也叫豆腐脑。
    这些都是民间常见的小吃,普普通通,没什么大的花样,贩夫走卒没有吃不起的,市井屠户没有不爱吃的。
    虽然普通,但也不能低贱了豆食,一来出身高,故老相传,发明豆腐的是一位皇族的王爷和他的门客,只这一点身价就低不了;二来模样俊俏,尤其豆腐豆花,肤如凝脂;三来味道好,豆香醇厚,温胃养脾。
    考虑到南甜北咸,公良十三准备了两种口味,以咸口为主,赶早制作完备,夫妇二人装货上车,木架车是张魁家的,算作租赁,赚了钱可以分几个铜子,赚不到则不要钱,朋友之间,一切好说。
    星光熹微,二人一早推车上街,卖的又是豆浆之类,算得上名副其实的“引车卖浆者流”,十足十的下等平民,无权无势,混口饭吃。
    他们深入街巷,此时天光尚早,到处冷冷清清,偶尔有人路过,如不是快马飞驰的汉子,就是哪家府上跑腿的小厮,急着办事的,一瞬不曾停留。
    小车推得很稳,秦勤搭手扶着,视线不离车上的几只木桶,他们不疾不徐,转过一个墙角,方向明确,似有勘察好的去处。
    果不其然,二人毫不犹豫的停在了万寿街的不远处,这是好位置,四面通衢,平日里行人络绎不绝,而且旁边正好是专卖炉烤烧饼的,饼是干的,再喝碗豆浆或吃碗豆花那才叫绝配。
    摆好摊点,天色依然很早,隔了良久,卖烧饼的才推车过来,也是一对夫妻,抱孙子的年龄,见了公良夫妇二人很讶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