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秦国做武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五十章 赵雍向东(1/2)
    秦王令,以礼乐司礼乐大夫万章,拜河内郡守,以颍川名士申康,拜颍川郡守,国务府各府台、各府司入驻两郡,行秦法之治。
    王令由国务府丞相下,昭告至秦国十二郡处,自此,秦国将有十四郡。
    最西为陇西,最东为上党,最北为义渠,最南为荆州,除此,还有巴中、蜀中、关中、南郡、上庸、河西、河东、襄州,河内,颍川,共计十四郡。
    秦礼乐大夫万章,乃孟轲之徒,后拜为巴郡大学宫宫主,又为秦礼乐大夫,掌管大秦礼乐之法,今日,升任河内郡守,这也是嬴荡在为接下来做准备。
    攻赵之战一结束,向寿就要退休了,冯章为国务大臣,领上将军之职,国务大臣中,还有孟轲,也是年事已高,按照历史记载,虽然他还能活个快十年,但毕竟是年纪大了,跟不上大秦的步伐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辉煌,他们的使命,已经完成了,新人该到上位的时候了,这万章与公孙丑一样,都为孟轲高徒,与公孙丑一样,俱是深得儒家之精髓。
    尤其是这些年来,在秦学的号召下,法儒结合,不管是法家,还是儒家,都在学习别人的长处,公孙丑和万章思想,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将来接任孟轲的,必是这两人之一。
    按理来说,依着公孙丑的功绩,这肯定会是他了,此人不管是于军,于治,都有不少建树,可据嬴荡的了解,公孙丑的志向在外,并不在朝堂,至于以后,就看他怎么选了,所以这万章,就是秦王给公孙丑的备胎。
    秦国上下,正在风风火火,大兴两郡郡县之时,赵国国内,却是陷入了巨大的麻烦之中。
    此时的赵雍,哪还有秦王那样的闲情逸致,就只待在宜阳,安心地搞他的蒸汽机,赵雍现在,就像是被架在火上一样地难受。
    他很后悔,当初为何要听了匡章的话,让赵国沦落到今日这样的地步。
    他原先的计划,是先攻秦,再取中山,后来因为匡章的一番赵齐联盟之言,让他答应了齐人的请求,两方出兵,共同向中山和燕进攻。
    战事一开始,西路赵军,是连战连捷,一直到了灵寿城下,才遇到了阻力,可那匡章呢,似乎除了和乐毅像做戏一样地连战三场,就再也没了动静。
    赵齐两军开拔,才不过是半年的时间,可天下的形势,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秦人火速破韩,之后又挥师三十万,从三路而来,以他这点儿兵力,该如何去阻挡呢?
    现在有个问题摆,在他的面前,让他一直踌躇不定,该不该从中山撤兵了,全力来防御西线来的秦军呢?
    不过,他要是这样做了,就又有一个问题,会摆在他的面前了,灵寿城下,中山与燕国大军加起来,足有十六万之多,赵国若是撤军了,中山和燕国,能愿意吗,他们会联合秦人,来追击吗?
    这真是个麻烦的事。
    军营之中,赵雍正在眉头苦思之时,帐外有人求见。
    赵雍令人请进,在他眼前的,不是别人,正是在丹水谷口,与秦军有过交战的廉颇。
    说起来,那一场战事,还是在三年前,廉颇虽然最终是失败了,可与秦之战卒野战,还是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取得那样的战绩,放眼诸国,就唯有赵廉颇一人也。
    这三年中,廉颇攻伐林胡,屡屡立功,又有公子赵胜的举荐,他也得到了赵雍的重用,此番十五万大军以拒秦军主力,赵雍便是以廉颇为副将,他亲自挂帅。
    “臣廉颇,拜见君上!”
    赵雍先是给廉颇赐座,其后直接道出自己的顾虑。
    “今,西有秦军三十万,东有中山与燕十六万,我赵举国上下,也就四十万大军矣,如此境况,如何与之战,成了吾心头之难,胜常言将军,腹有良谋,不知将军可有破敌之法?”
    廉颇似乎是早就知道,赵雍会有此问,只见他不假思索,就说了起来。
    “回君上,昨日有相国来信,言这破秦之法,须得和东也,今我赵东西树敌人,首尾难顾,和东者,可全力御西也。
    中山依仗者,乃燕王姬职,燕王此人,素有远见,他必然知晓,将来能威胁天下者,必是秦也,若君上亲自前往灵寿,与燕王会盟,那我赵燕结盟,就可破秦也,此为其一。
    其二,齐国君臣,齐王地,早年曾受秦王之辱,齐相文,更是合纵攻秦之人,可见齐国上下,也知能威胁天下者,必是秦也,君上可再书信与齐王,说与燕先行罢兵,一致对秦之策。
    其三,还有那魏王,一心所念,乃是抗秦也,大王再书信魏王,言曰四国结盟,共抗秦人,魏王必定应允。
    其四,我四国联军,只要对秦能有一胜,那楚韩两国,也会伺机而动,对秦发兵,正所谓群狼噬虎,便是此理也。
    今秦人之强盛,非一国所能敌,只有诸国联合,才为破敌之法!”
    廉颇所言,有楼缓的提醒,也有自己的见解,三言两语间,就将这事情,给说得清清楚楚。
    赵雍闻之,叹息一声。
    “不错,从大势来看,应当如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