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小诊所到医疗帝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九章 租房(1/2)
    关掉微信,张子凡还没吃几口馄饨,二房东又打来了电话。
    张子凡住的是群租房,也就是一套百来平的公寓人为隔断成十来间屋子,再分别进行出租。
    经营这种群租房的,一般都是二房东,也就是从原本的业主手中打包租入毛坯房,然后再自己改建出租的人。
    他打电话来向张子凡确认,下个月是不是还续租,张子凡表示晚一点再回复他。
    本来二房东这种生物是没有那么好讲话的,根本不可能到了一个月的最后一天才来催问张子凡。
    不过由于二房东他老娘去年生了腮腺混合瘤,是在附一口腔中心摘除的,张子凡虽然不是主刀,但还是帮了一些忙,所以他对张子凡格外客气。
    挂掉电话,张子凡打开了本地论坛。
    随着各种自媒体的普及,十年前非常火爆的本地论坛已经没有了人气。
    不过有一个版块除外,那就是租房资讯版块。
    由于以前被黑中介坑过一次,所以张子凡习惯从本地论坛找房源,然后直接联系房东。
    原本只是胡乱看看,不过居然还真找到了一套很合适的屋子,就在不远处的和睦小区。
    ……
    初春的夜色来得依旧很早,当张子凡吃完馄饨的时候,天上已经暗了下来,但人间的霓虹却亮了起来。
    这纸醉金迷的夜火,比天上的群星更加闪烁。
    来s市三年多,张子凡对这个城市依然谈不上熟悉,尤其是它的夜晚。
    张子凡对于这个城市夜晚的印象,要么是出租屋窗外的那一盏夜色,要么是值班室窗外红彤彤的急诊十字。
    张子凡本身就是一个不爱热闹的人,与其丰富自己的夜生活,去夜店消遣,他更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呆在屋子里。
    看看小说,上上网,查查文献,去祖安问候一下老朋友,一整天也就过去了。
    张子凡喜欢这样的生活,又或者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贫穷),让他也不得不习惯这样的生活。
    街道两侧林立的高楼灯火辉煌,张子凡有些恍然,感觉自己和它们是那样的格格不入。
    张子凡的家庭普普通通,没有苦大仇深,没有豪门勋贵,就是中国小城市最常见的家庭。
    父母都是工人,经历过下岗和再就业,辛劳一生也没有太多积蓄,将一个儿子培养成才已经是最了不起的事情。
    而张子凡自己,也是如此普通。
    或许很多人觉得,成为省级三甲医院的主治医师已经是很完美的人生了,至少也是中产阶级。
    可实际上,在s市,在全市平均工资近万元,基层公务员年收入二三十万,市中心房价超过五万,郊区均价接近三万的s市,张子凡是那么的渺小,低微,平凡。
    一个礼拜前,他最大的目标,就是在郊区买下一间属于自己的小窝,再找个合得来的女人生一个孩子,然后安安稳稳在体制内干到退休。
    可现在,张子凡发现自己早已跳出了舒适圈,走上了不一样的路途,却还没有找到新的目标。
    “帅哥让一让,赶时间!”
    这时候,一个外卖小哥提着袋子,一边道歉,一边挤开张子凡,风风火火的冲进了一栋酒店。
    这让张子凡仿佛回到了急诊夜班的日子,不同的是,医生们与死神赛跑,外卖小哥是在和差评赛跑。
    有人说,外卖小哥是程序猿的救命恩人,但其实外卖小哥也是值班医生的救命恩人,所以张子凡从来不会给救命恩人差评,因为他们已经很努力了。
    看着救命恩人狼狈的身影,张子凡忽然有点想笑,不是笑外卖小哥,而是笑自己居然开始飘了。
    不忘初心……
    这个词语,耳朵都要听出老茧了,可其实这才是自己真正寻找的答案啊!
    张子凡想起了自己第一次拿起手术刀时,他的导师李辉教授说过的话
    “现在有很多人把医疗当做生意,把赚钱看得比治病还重要,但同时也有很多人把医疗当做慈善,把医生看作不用吃饭,不用买房的圣人。
    子凡,你绝对不要做第一种人,但遇到第二种人诘难你,也不要觉得委屈,记住,医生只要凭良心去赚钱,就能给老百姓带去幸福。”
    ……
    和睦小区是2000年左右建城的花园式小区,大部分房子都是排屋,也有少量别墅。
    虽然没有电梯,没有地下车库,但不同于八九十年代的筒子楼,这里绿化非常好,到处都是绿树鸟鸣,非常适合居住。
    张子凡之前联系的房东姓吕,她的房子是三层的小排屋,前两层八十平,第三层只有三十多平,剩余面积是大露台和阳光房。
    而她要出租的就是那间三十多平的屋子。
    “你好,我是之前说要租房子的……”
    话说说到一半,张子凡与开门的房东大姐同时愣了愣。
    “张医生!”
    “吕大姐?”
    世界上有些事情就是那么巧合,原来房东吕女士就是之前带孩子来诊所进行阻生齿手术的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