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梁祝哀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八章(1/3)
    祝皓远这次回家还特地从钱塘请了一个有名的皮影戏班,从大年初一的晚上开始,祝家人府邸中的某个大厅里置着长方形白色大维幕,夜晚到来时大厅内灯火通明,大幕前摆着桌椅,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围坐在最前排的绝佳位置,大人们则靠后一点一边聊天一边看戏。一时间锣鼓喧天,唱腔洪亮,掌声不断。白色维幕上的那些‘影人’们个个生龙活虎,惟妙惟肖,这些绘画精良,五彩斑斓的小人儿采用牛皮所制,薄如蝉翼,通体透亮,再在上面画出不同轮廓的面孔,不同颜色与款式的服装,倒成为不同的角色与种类。小小一张皮可制成亭台楼阁,山川流水,飞禽走兽,色彩纷呈,形态万千。通明盏盏灯光的照映,像是活了一般活灵活现。
    这皮影戏起源于西汉,话说汉武帝最宠爱的妃子李夫人病死,武帝终日思念成疾,不得恢复,更无心料理朝政。大臣李少翁这天在外面看见孩童手中的布偶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之后李大人用棉帛裁出李夫人的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置木杆。入夜围方维,掌夜灯,恭请武帝端坐帐中观看,从此武旁对其爱不释手。之后《汉书》上记载了这一爱情故事,也许这就是皮影戏的由来吧。
    英台孩提时对这种‘影子戏’非常感兴趣,故而父亲祝公远也时常往家中请戏班为她演绎各种戏码。不过今晚她却无心观戏,一晚上她都在注视着一边的婶娘王显君,她很后悔白天向她提起那闾丘野的名字,婶娘听后直到现在没再说一句话。她就像那维幕上的‘影人’一样,任由别人牵制摆布,而她自己则是失掉灵魂的躯壳。英台仿佛能听见她内心的悲鸣声,一声又一声的敲击着她的神经与知觉,她这才确定眼前的这个女人用自己的一生自由换取了一段不幸婚姻,用唯一的爱情去讨来那一家子的荣华。而她自己的千疮百孔却无人问律,已经无法治愈。
    那台上,戏如人生。这台下,人生如戏。
    与祝家庄相同,洛阳城里的夜晚也是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初一晚上开始城内的中心地带举行着盛大的彩灯会。各式各样的彩灯组成了一条长长的天龙卧在洛阳城街中,各家店门大大开放着,春节的这几天洛阳取消的夜禁,故而百姓们可在夜晚间自由出入。每年的这个时候闹市才叫闹市,人潮涌动,车水马龙,其乐荣荣的景象处处存在。
    晚上的那些大姑娘小媳妇们也可以出门一游,这也算是对她们的一种短暂的解放。大户人家的公子小姐们也可以出门欢聚一堂,姑娘们喜欢花枝招展的穿着自己最好看的新衣,头戴最称心的饰品;也有些酷爱男装的姑娘们也会挑出最为喜欢的长袍大褂,长发高高束起,再用各种帻巾装饰,可以大大放放的与友人高谈阔论。而那些公子们可能平时出来游散惯了,在这种节日场面中泰然自若,一点不以为然的样子在街上闲逛。
    今天是初三,晚上的灯会依然热闹,淳于尔岚一人走在人潮中,漫不经心的欣赏着挂得满天的彩灯,这些彩灯有的上面写有灯谜,年轻男女们凑在一起比赛谁会猜对得多,这种灯谜的游戏流传至今。尔岚也猜出了好几个来,不一会儿他就失去了兴趣,往前走去。经过一家小店时停下脚步,抬首一瞧原来这是家卖小吃的店铺。他走了大半天也是饿了,索性进了去。小店就是小店,小本生意,与那些大酒楼是无法相比的,不过倒也干净整洁。店里摆有三四张桌子十几把小竹椅,这会子也坐满了食客。
    店小二热情的迎了上来,替他寻了个空座,报了几样店中有名的小吃,尔岚要了一碗馄饨后静静的等候在那里。等了片刻热腾腾的馄饨被送上桌来,白玉半透明的‘小鱼儿’游在这清澈的高汤中,上面漂散着点点碧色葱花,像是袖珍的绿荷。尔岚用白瓷汤勺舀了一个如洁白色小鱼儿的面食放在嘴中,里面的猪肉馅儿嫩滑可口,再配上这一碗由高汤熬制的热汤,简直是美味绝佳。
    “一碗小小的云吞,我能赖账吗?”这时不远处的座位前传来个姑娘的声音,尔岚转头看去。那姑娘正在谍谍不休道“我怎么知道出来玩会遇到小偷?我说过我不是白吃的人,我这就回家拿钱再送来不就好了吗!”
    那个五十多岁的老汉是这店中的老板,他驼着背客客气气的道“姑娘请消消气儿,这小子刚来不多久,不懂事。一碗云吞没几个小钱,就算是小店请姑娘的吧。”
    “老板,她这就是……”小二想辩解被老人阻止了。
    那姑娘倒不干了,嚷道“您怎么就是不信我呢!我本就不是吃白食的,是钱袋被人偷了,偷了您明白吗?”看样子更是生气了,不经意间往尔岚这边看来,突然露出了喜色。
    尔岚也认出了她,这姑娘竟是马铃儿。尔岚想躲开她的视线,但已经来不及了。马铃儿直接向他走了过来。“哟,这不是蠢驴……咳咳……淳于公子嘛!这么巧呀!”她便在他对面坐了下来,媚媚的看着他。
    尔岚瞅了她一眼,埋头去吃自己碗中的馄饨。铃儿笑了笑,露出两边的小虎牙,道“能在这偌大的洛阳城与你相遇也算是有缘,怎么不跟我打招呼!才几日没见怎么你已不记得本姑娘是谁了吗?”她两手托腮,睁圆了双眼盯着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