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车骑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一四二章 路转峰回(完本)(1/4)
    李小军一家三口,是九月二十八日到家的。
    李一峰早在几天前,已把老大李不偷叫回老家。
    李不偷已经退休在家。除清明,冬至这两个节气回老家上祖坟外,平时已很少回来。
    老家的车骑山虽说风景秀美,交通也已十分便捷,总因家乡少了直系亲属,从而家乡变成了故乡。
    作为不氏四兄弟的老大,三弟不赌的遗孀改嫁,他是必须得回来。
    他已知道李一峰的近况。
    在一峰毛坯别墅里,李不偷与一峰唏嘘一番后,别无他言。
    大家都是接近老年人了,有些话不用再多讲,一个小小的举动,都足以说明一切。
    所以他直接说:“小峰,你说巧巧与老刀的事,我侄儿小军全力支持的吗?”
    他比小锉刀年纪大,年纪轻时,就是他们这批人,取出小锉刀这么个绰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道理的渐懂,知道了毛竹有上下节。所以老大不好意思叫叔,就用“老刀″这称呼替代。
    一峰说:“这个还用多说?现在的年轻人,思想境界自然比我们这辈人要高端开明。”
    老大说:“只要小军没想法,我自然是高兴。”
    一峰说:“老大哥,我电话给你的目的,是跟你商量一下,要弄几桌酒的事。我想两桌总归要有。巧巧是规矩人,她心里还是只有我嘟哥一个人的,她说她不要去领证,两个人合得来就过,合不来就散。”
    老大说:“那老刀的意思呢?”
    一峰笑着说:“老刀是只要能让他与巧巧过日子,凡事由我说了算。所以我想场面不要弄得太大,但也不能一点影响都没有。那样的话。老百姓要出闲话的。”
    “好的,小峰,我听你安排。”
    李不偷从来没对李一峰的失败点评过什么,他仍象几十年前一样的欣赏他,对他的安排毫无异议。
    这让李一峰感激在心。
    这些年,他虽极少主动与村里乡亲交往,而热情的乡亲们,却是常常会在一峰别墅外探头探脑的张望。
    前面说过,李一峰的别墅只是关门落锁的毛坯房,宽大的落地窗茶色的玻璃,站在窗前,屋里的一切双目了然。
    所以等乡亲这样的在张望了,一峰只能打开门请他她们进屋里坐。
    于是乎村民们说什么都有。
    李一峰却什么都不计较。
    社会很现实。
    你拼命的要去埋怨别人势利,说明你自己还没跳出势利圈。
    所以李一峰对老大的表面沉静心存感激。
    不过他不会表露,他说:
    ″老大哥,我的意思是你们兄弟三个都得来一双,小军我已经通知他了,他一家三口都会回来。兄弟们这块,你去通知。另外,我吴杰大哥家的郑淑萍大嫂,我得通知她一声。大嫂虽说与我及巧巧少联系,节头节尾的,却是常有礼物或亲自,或托人送来的。″
    老大辞别后,李一峰当即打电话给郑淑萍大嫂,把巧巧的情况跟她讲了一下,希望她能到场。
    郑淑萍很实在,她说:“小峰,这个国庆节,我已经与我的小姐妹们去云南旅游的,机票都定下去了。”
    一峰听了,忙说:“那行!大嫂,您是该好好的去旅游一下,领略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放松放松!”
    郑淑萍却在电话里说:“小峰啊,旅游的机会今后多的是,随时都可以去。可巧巧妹妹的大事,这辈子她只能就这一次了,我既然已经知道,岂会不前来道喜的道理?你放心,我一定准时会到。国庆节夜饭吗?″
    李一峰应声是的,谢谢后挂了电话。
    他心里想,师父朱三雄那里,这是没必要告诉他的。傅大海,吴小江等两个也久不联系,本身与不赌交集不深,自然断了往来。这样一来,两桌人都凑不够。
    算了,十四五个人也差不多了,到时叫小锉刀的两个兄弟凑上,低调一点算数。
    十月一日这天,车骑山村李家岙跟平时一样,宁静而温馨。
    与往常略有不同的是,原来的祠堂拆了的地方,新建没几年的办公大楼屋顶,长年飘扬着的五星红旗,由红里泛黄的旧旗,变成了鲜艳欲滴的新旗。
    村民们三三俩俩的,聚集在三a级卫生达标的两颗巨大的香樟树下,或凉亭中,或凉亭外的石条凳子上。一边感叹着中东世界的不太平;一边照样发着对现实不满的牢骚。
    李一峰坐在凉亭一边,笑嘻嘻的听着,看着这些发牢骚的村民。他对乡亲们的牢骚,作了大致的概括。不外乎那么几点。
    这个说,网络的飞速发展,快递业的应运而生,使原本拥挤的步行街,可以溜旱冰;使所有实体店门可罗雀难做生意;使家里的儿子媳妇,已经懒得出虫,估计马上连吃饭,都不用自己动口。这社会,这样子发展下去肯定不行。
    那个讲,农民已没有农民的样范。谁谁谁,年轻时那么勤快的人,如今除了饭碗边种着几枝庄稼外,连自己的一亩一分田,都交给别人打理。
    一个埋怨禁酒不好,害得饭店里吃饭,少了热闹的气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