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怎么就霸屏了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019【壮哉!我倔强的大华国!】(1/2)
    大屏幕上的字幕渐渐隐去。
    随后就淡出了老黑白胶片的画面。
    正是严冬时节,满屏的一片白雪皑皑中,志愿军跨江入朝的滚滚战车和人挨着人、队列挨着队列的钢铁洪流,正在通过鸭绿江大桥。
    长长的战车与队列洪流,一眼望不到首尾。
    画面里的一角,是桥头的路边。有一位军人正挥着双臂打着拍子,一些女战士貌似部队的文工团,正在高唱着什么……
    台下的学子,大多出生于五十年代中后期,正是保家卫国入朝参战刚刚结束不久的阶段。
    从幼儿园到中小学,课本和影视剧让他们对这段历史有了足够的了解。
    换言之,他们就是在这些英雄事迹的熏陶和影响中长大的。
    伴随着这段画面的出现,张新泽的第一反应,是他对少儿时期那些日子的回忆。
    当时最受村民们喜欢的一项娱乐活动,就是看电影。最受男孩子们喜欢的,无疑就是那些打仗的电影……
    尽管现在他和同学们已经开始喜欢那些无所不能的大片和网游,但当那些埋藏在记忆深处的战争类黑白片出现时,他的小心脏还是立刻就被牢牢地抓住了。
    那几乎就是他少儿时期最美好、最难忘的记忆。
    怀旧与战争,让刚刚还在心猿意马的张新泽,立刻就忘记了那个眼睛超大的小精灵。
    此时唐昊一身迷彩服,在舞台一侧手拿麦克唱到,“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
    唐诗逸身着夏季女空服,在舞台的另一侧接着唱到,“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
    此时虽然是志愿军和钢铁洪流的背景画面,歌声的旋律却没有常见的那种威武雄壮和气势磅礴,而是更像流行乐的轻柔舒缓,还略带有一丝丝伤感怀旧的味道。
    但在尾音的处理上,与那首《我想把我唱给你听》有些神似。
    我是哪一个的“个”,以及哪一朵的“朵”,曲调在这两个字上就像是打了一个对号一样。降调后的音调又突然上扬,立刻就在前面略带伤感怀旧的味道中,撒进了一缕蓬勃向上的阳光。
    背景画面拉近,拉近了那些入朝参战的战士队列。
    局部特写和中距离画面中,是那些非常年轻,年轻得还有些稚嫩的军人面孔。
    看起来他们的年龄,很多还没有台下一些学长们的年龄大。
    唐昊不需要你认识我,
    唐诗逸不需要你知道我……
    此时的背景画面,转换成了密密麻麻的一些刻着朝文字样矮矮的水泥墓碑群。
    灰白色的水泥墓碑,已经非常斑驳陈旧,黑色的字迹却仍然清晰可见。
    随后画面再一次转换,变成了彩色,是华国的几架银燕正在天际间飞行。
    此时音乐正处于缓缓变弱直至消失的间奏,一位航空兵的画外音,带着丝丝电流的杂音响起
    “我是华国空军航空兵副团长,我们奉命运送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蓝天下,白云上,几架银燕的机身,鲜红的八一军旗军徽非常醒目。
    画面这一次转换后的场景,以及航空兵副团长的画外音,让沐如婳马上就联想到了开始时那些非常年轻的士兵面孔,她立刻眼窝发热,双眼潮湿了。
    背景画面再次转换。
    排着方队,迈着庄严正步,密密麻麻的华国士兵填满了整个屏幕,每个士兵都手捧着一个蒙着黑纱的骨灰盒。
    数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个手捧骨灰盒的士兵,数不清到底有多少个骨灰盒。
    士兵方队远远的后方角落,隐隐地还有停落下来的银燕部分机身。
    唐昊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
    唐诗逸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
    沐如婳的双眼中,控制了好久的眼泪,终于流了下来。
    张新泽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他抹了一下眼角,低下头眨眨眼睛,深吸了一口气。
    当初要不是父母的竭力阻拦,自己就去上了军校……上了军校就极有可能去参加老山前线的那番惨烈轮战了。
    初高中时的同学,共有三位男同学参加了那场南方国境线上的自卫反击战,一死两伤。其中那个负伤失去了一条腿,身上还留有五六处枪伤、弹片伤的那位,还是自己初中时一个班的同学。
    他整理下心情,重新把目光集中在了舞台上。
    此时背景的大屏幕上,正是一处处国殇园和烈士陵园。陵园和国殇园的环境不一样,墓碑的形制和新旧也不一样。
    满眼都是林立密集墓碑的场景,有着极大的震撼力。
    有些墓碑特写上的名字,还是学子们耳熟能详的英烈名字,更多的则根本不认识。
    整个万人大礼堂,除了唐昊和唐诗逸两人的歌声和音乐,此时再无一点点其他的声音。
    王紫娟把后台的幕布稍稍拨开一条窄窄的缝隙,望了一眼台下。
    只要能看得到,看得清面孔的那些学子,女生大部分都是眼睛红红,有的还在不断地用面巾纸擦着眼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