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这个酒店不住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九章 我欠你钱了吗?(1/2)
    “大婶,你这次囤了多少货了?”小凌对着她问。
    “五千块。”大婶又把手重重地拍着桌子。
    “那你这段时间,这些客人身上赚了多少了?”小凌再问。
    “三千块。”大婶揉了揉拍疼了的手。
    “那你现在想让我赔多少钱给你啊?”小凌问。
    “五千块!”大婶换了一只手来拍桌子,不太敢用力了。
    “那,你赚的三千块,是不是要分给我呢?”小凌问。
    “那是我自己赚的钱,为什么要给你?”大婶急得脸都红了。
    “就是就是,哪有这样的道理。”一大厅的人都听不下去了。
    “就该是你旅店来赔我们的钱。”乱糟糟的异口同声。
    “就是,我们家新买的那些海鲜,现在没人来吃了,难道让我自己吃吗?”
    “还有我们家,那些只有城里人吃的饮料,这乡下人哪能喝得起啊。”
    “还有我,上次那个客人说要脚底按摩,我特地进了个按摩器,结果客人走了。你们说这钱是不是该这旅店赔给我啊!”
    “对对对,一定是旅店赔。你看我们家,那几万的装修费不就全扔水里了嘛。”
    “你还好啦。你看我和阿德,我刚买的客车,他新买的货车,现在客人没了,我们还要还贷款呢!”
    “你有驾驶证吗?你都不会开车,你买车干啥?”
    “我还没说完啊,为了这些客人,我还交了一万多去报名学车了。你说我这一大把年纪了,还要去学什么车,光光那个什么一科目,我就看书看到头疼。”
    “你们还好啦,听说隔壁村的老陈,放了十年的宅基地,刚请了大仙算了日子,听说明天要开工,为这批客人建什么咖啡厅……你知道什么叫咖啡吗?”
    “我知道。我孙女在城里经常喝,叫什么星星客,听说一杯要好几十呢。这几十块钱,都够我抽一个月的烟了。”说完,抽了一口旱烟。
    “你们这还算好了。东村的那个老庄头,听说城里人好吃野货,什么野兔野菜的,跑老林子里去了。结果被大石头压断了腿。你说这五六十岁的人了,得遭多少罪啊。”
    “那你是不是知道,隔壁镇的林老板,就是那个卖猪肉的,把自家的田挖成了水塘,说是要养鱼养小龙虾,说城里来的客人喜欢吃。结果把自己埋泥地里了。听说被挖出来后,人也傻了,还被抓进去了。”
    ……
    大厅里十几个人,大厅外更多的人,看样子都是镇里邻村的乡亲。
    原先呢,村里镇里的小孩子们都考学出去了,年轻人也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一些老人,以及撇不下家的中年人。这些人平常也就做做农活,偶尔接待一下过路游客。
    经济主要是秋冬天卖卖米豆。当然,更大的收入,是在外地打工的儿女每月打回来的工资。
    这里也不算是贫困地区,没有什么补助。每家每户也都还过得去,慢慢的也有年轻人在县城买了房,也有一些人走得更远。
    所以,原先的日子,还是平凡而太平的。
    而青山旅馆“闹鬼”的帖子引发的网红灌入后,乡亲们好像都变了。
    原先老实巴交的,也开始学做生意了;
    原先做点小生意的,也开始扩大规模了;
    原先在县城跑生活的,也回来“联合经营”了;
    原先只做小买卖的,也学会“消费升级”了。
    这几天赚了三千块的,敢花五千去进货了。
    坐车都晕的,敢贷款买车了。
    种地是全村倒数的,敢去挖鱼塘养小龙虾了。
    走路的直不起腰的,敢进老林子抓野猪了……
    结果,堵成“梗阻”的路一通,热点一过,网红们在网上收到了足够的打赏。现在他们要去追下一个热点了。
    这里就像是爆炒的菜,热得快,凉得更快。
    这道理,在城里做过新媒体的小凌懂,在土里刨食的乡亲们不懂啊。
    他们不懂什么经济学,不知道什么时候该止损什么时候该追高。
    他们不懂什么传播学,不知道自己配合网红们比耶歪脑袋,其实是给人做嫁衣。
    他们不懂什么社会学,不知道热得快也凉得快。
    他们不懂,他们也不高兴花力气去懂。
    他们以为这种事,就像种地一样,什么能卖钱就种什么,赚钱了买更多种子更多肥料。
    他们以为冤有头债有主,一切都是因为这青山旅馆。
    要不是它突然的来了这么多人,就不会导致那么多人投那么多钱亏了那么多钱。
    所以,他们都来这问题的最根源,来找青山旅馆的老板要钱。
    整个旅馆大厅,叽叽喳喳,热闹不已,激动不已。
    每个人都在往外报自己的损失,每个人和别人一比发现自己的损失报少了,又加了一些,甚至加了一倍。
    所以,硬摁在小凌头上的“损失”数字,越来越大。
    而这,能算是小凌的责任吗?
    小凌也不理他们了。无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