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道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三章 迷途书生(1/3)
    第三章    迷途书生
    “秋枝旧叶黄,雏鸟隔夜饥;日夜并行难,浪迹无处歇。”
    站在一处破败不堪的荒山前,杜小三被眼前的荒凉景色所感,情不自禁地吟着这首小诗。
    吟罢,他自我陶醉地点了点头。
    “行万里路,破万卷书…此言不虚…”
    “离开师傅,也有两年有余,虽未行至那万里路程,但也相差无几了…却不知三师兄所在何处?”
    回想着,自己离开师傅时,他被告知,三师兄当年游历天下,一直了无音讯。后来有书信返回,说是身处在这地南国莞平城一带…具体什么地方也未说明。
    师傅也无他意,只是想让杜小三在游学过程中,看能不能找到这名出游多年的弟子。
    一想到师傅,杜小三不禁感慨和羡慕。师傅他老家可是被世人推崇为人师的卓越之辈,独善纵横捭阖之道、治国安民之策、还兼修一些推演阴阳的旁门卦理、和修身齐家的做人之理……
    当真算得上是学识渊博,无所不知。
    他老人家年少的时期,曾周游地南国境各地,除了游历名山大川,还时常以文会友,以一己之才,与国内文士们,斗文斗理,却未逢敌手。并由此名声大噪,一时无两,乃至于被地南国的王室宗亲们,所欣赏和侧目。
    但后来,不知所为何事,杜小三的师傅并没有受到地南国高层的重视。在一度的失望和冷落后,孤傲的他选择了归隐,在家乡土殍山隐居至今。
    世人虽没有给予天骄般的师傅,应得的东西,但并不代表他就会因此而沉沦;因此而平庸地度过余生。被其教化的门徒无数,特别是他的几位亲传弟子,那可都是名震四方的卓越之辈。
    杜小三最晚拜入师门,在他之前还有六位师兄。
    大师兄李宁远,在国都会川担任文书司马一职,位高权重。
    二师兄张红力,为平南府府令,被世人推崇为平南德令,以德政享誉各州府城乡。
    四师兄刘峰,在五羊市跻身市勤官勤政官,以精于算计谋略,被五羊市令与城主一职相当奉为知己。
    五师兄吕通,为舟山城城主,具体情况不详。
    六师兄文涛,为河东城,南离学府的府院学院院长,他博学多才,学徒无数。
    就论这几位被人们所熟知的亲传弟子外,还有众多的受教者,遍布全国国。在地南国中,不论是在政界、还是在各类流派里,很多人在学识上,都受到了其深远的影响。
    这真是桃李满天下,花开一朵又一朵。师傅那人之师表的美誉,也恰到好处,也当之无愧。
    六位师兄弟中,唯有三师兄赵显明,名声不显。至从当年出外游学后,就了无音讯。
    若不是两年前的那封书信,杜小三、乃至他的师傅,都以为赵显明已不在人世了。
    书信的内容,杜小三没有看过,不知道里面写了些什么。但随后就被师傅以行万里路、破万卷书的话语,草草地结束了他在师傅身边的学习,踏出师门,开始了游学的生涯。
    杜小三入师尚晚,受教不到数年,学识短浅不说,文才不通,且道理不明。
    明面上让他出师游学,可实际上却不是如此。对于这点,杜小山也是心知肚明,那并是师傅要让他,根据赵师兄书信里的方位,来寻找三师兄赵显明。
    在师傅的心里,三师兄赵显明可是最理想的弟子,较之其他几位师兄弟,赵显明不论在学识、纵横、卦卜…等等之处,都为上乘,这也正是师傅所青睐有加的地方。
    还有就是这三师兄尽管学识过人,但时至今日,不见其有所作为,看来也是郁郁不得志。这一点也与师傅有着相似的经历,故而,更让年迈的师父有些在意。
    人的生存轨迹不同,遭受的境况也就不同,所思所想也决然不同;唯一相对的是时光,无论慵懒勤奋,它都在流逝……
    想明白了这些,杜小三除了苦笑外,就只剩下了彷徨。他不知道自己的将来,不知道以后会成为怎么样人…会有什么样的成就……等等,未来的不可预期,让年少的他有些迷茫,不知前路该如何行走。
    “诶,少年郎…请止步。”
    一声突兀的吆喝,如同当头棒喝般,惊醒了沉思中的杜小三。
    他抬头望去,只见几个穿戴随意,身板精瘦的汉子,正慢慢地向他靠近过来。
    “诸位兄台,还望包涵,在下出门久已,身上盘缠所剩不多……”也许是那几位汉子,衣着破旧,且瘦得厉害,杜小三一眼看去,以为遇到了要饭讨钱的叫花子。
    对方为首之人是个秃头的汉子,他一听,顿时大怒:“哼,少跟你爷我耍嘴皮子,盘缠多不多,老子宰了你,自然清楚…”
    “大哥,这小子看来是把哥几个当要饭的乞丐花子了……”秃头旁边的小弟,也是后知后觉,还不带提醒下打头的大哥。
    “哼…荒山野岭的,臭要饭会来吗?我看你小兔崽子,是成心不把爷们当回事。”
    秃头汉子身后的一个小弟,话音未落,并向杜小三扑将过来。也许是急于为了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