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快穿之都怪我祖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十一、太子的舅舅是和尚(1/2)
    东朝迦叶雪山——
    一片雪霭茫茫中,伽罗圣树焕发着慑人的翠绿,绿莹莹的树底下站着两名身披大红袈裟的俊俏和尚,二人皆是生的一副难得的好相貌,一人禅意飘飘,淡若流风回雪,一人瑰姿艳逸,皎若太阳升朝霞,风雪皆近不了二人身。
    “寂然师弟,可是近日启程回碧朝?”长相较清冷的那位光头和尚淡淡地看着另一人,虽是秃头,但是不掩其仙姿。
    “玄濯师兄亦是吧?真搞不懂师傅他老人家想干什么,把我们都派回家,还说了结什么红尘,都皈依佛门了还提红尘,真是够无趣的。”风姿灼灼的那位郁闷地摸摸自己帅气的光头。
    玄濯和尚启唇一笑,“师傅他老人家向来神机妙算,许是我们在尘间的因果未断,还需了结方能回归大道,吾打算三日后便前往雨花国,一切还是早了结为好。”
    “也罢,我便与师兄一道出发吧,也算是有个伴。”寂然和尚蓦然扬唇一笑,瞧这模样,真不像方外之人。
    真想看看母亲他们看到秃头的自己能有什么生动的反应,也不知道自己提出的条件母亲会怎么办,要成亲?行啊,搞定了传说中的那位长公主殿下再说吧。
    “物极必反,情深不寿,慧极必伤,望汝二人此番回去,切记行善积德,救世人于苦难,阿弥陀佛。”缥缈的佛音穿越重重风雪,响彻二人的耳边,伴随的是石门沉沉关上的声响。
    “我佛慈悲。”玄濯、寂然想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缓缓一拜,对望一眼,心中知晓师傅此次是要长期闭关了。
    承恩侯府——
    年迈却依然精神奕奕的老夫人慈爱地看着一旁坐着,正在细细品茶的太子殿下,眼中的欣喜、赞叹一览无遗。
    “这陈年香山银雪,殿下可用的惯?”
    “回外祖母,此茶甚好,本宫这一趟叨唠,倒让您费心了。”太子微微一笑。
    承恩侯老夫人舒心一叹,“殿下喜欢便好,今日,可是长公主殿下送殿下们来此的?”
    “是的,皇姑亲自送我和皇弟他们出宫的,约莫申时便来接,因此外祖母便不用忙活我和皇弟的晚膳了,此番出来,已是难得。”太子已有些了解皇姑的用心。
    “殿下说得极是,想来,长公主虽多年没回京,但向来是最惦记殿下你们的,在你们小时候,便爱不释手,常常抢着抱你呢。”老夫人笑得略微感慨,真是岁月不饶人啊。
    太子瞳孔微张,惊讶问道“竟还有此事?”
    老夫人替他续上一杯,“是啊,长公主殿下虽是极有个性,但对于陛下以及殿下惯是爱护的,就连你娘也曾觉自愧弗如啊。”
    “外祖母对皇姑当年的事儿也有些了解吧?”看着应该不会像其他老封君一样会在背地里议论纷纷吧。
    老夫人看着他,心念一转,有些明白,“殿下说的不会是昭王殿下的事吧?其实,老身今儿亦是有事要托于殿下的。”
    太子诧异,收敛愕然,沉吟,“外祖母请直说。”
    “不知道殿下还记得你远游的小舅舅吗?”老夫人想起小儿子便觉头疼。
    “自然,外祖母说的是那据说去了东朝大觉寺出家的寂然舅舅吗?”话一出,看着老夫人一脸无奈,太子就知道自己一时失言了。
    只是,这小舅舅给人的感觉就像皇姑一样,异于常人。
    “殿下所言不错,正是寂然,你那舅舅,老身前儿得到消息,你小舅舅被大觉寺方丈劝了回京,说是尘缘未了,老身便想着此事正好,他如今这年纪,也该成家了,便想尽早为他订一门亲事,去信给他,谁知”
    太子眉头一蹙,略有不解,这些事,应该还与仍是“孩子”的自己无关吧,“外祖母,可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老夫人此时面露尴尬,忧然叹道,“也不瞒殿下,你小舅舅回信说,要他成亲自是可以的,不过他想嫁给盛华长公主殿下。”她越说越说越面红耳赤,暗骂一声“混小子”。
    “什么!”太子殿下这次真的惊愕到一口茶“噗”地喷了出来。
    “什么?什么?谁想嫁给我皇姑!”五皇子顿时冲了进来,一脸八卦地趴在桌子上。
    老夫人看着两位皇子外孙简直快要无地自容了,又暗怪大儿子怎么连五皇子都带不好,害得这挫事又多了一个人知晓,也罢,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给太子递了帕子,“嗯,是这样的,你们小舅舅说,他欣赏长公主殿下,觉得俩人气性颇为相投,听说她回京了,就想说要成家也自然要和最厉害的成,因此就求我帮着问问,看看能不能嫁给她?殿下,你看,老身这才想着找你透个话给长公主。”
    “且,老身也觉着,长公主殿下这么优秀的人啊,虽是府中有还是尽快留下子嗣为好。”显然,这是违心话,老夫人一想这俩人结合后,不知会生下的什么性子的孩子,就想找根面条噎着自己。
    老夫人一股气说完,顿觉无事一身轻,作孽啊,怎么就生了这么个孽障,想出家就出家,现在想“嫁人”了还得老娘舍了这老脸,求助于小辈,真是上辈子欠他的。
    太子和五皇子对视一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