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都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六章 我的地盘,我做主(1/2)
    []

    火红滚烫的油锅里飘着许多肉片与青菜。

    素来口味偏重的景佑皇帝已是吃的大汗淋漓,还时而引起些许咳嗽,让满首银发的魏貂寺好生担心。

    然而年少时曾游历江湖的苏唐帝王偏偏是个潇洒不拘的性子,抬手将上前拭汗的老奴推拒一旁,又自顾大快朵颐起来。

    魏貂寺只得候在身侧无奈叹息。

    身形发福的楼主孟神通看在眼里,端起煮好的清水递了过去。

    眼睛直勾勾盯着火锅的景佑皇帝连忙饮了口,发觉淡得出奇,蹙眉道“水?”

    早已将贡茶酒酿暗中替换的孟神通笑道“多饮些水有益。”

    景佑皇帝极不情愿搁下了玉筷,神情仿若娇惯的孩子。他瞪着龙王孟神通,眼神里传达的意思很明显。

    不喝酒,则不吃饭。

    孟神通与魏貂寺不同。

    对景佑皇帝来说,他是臣下,亦是王兄。

    虽说很多时候与文武百官一般顺着帝王意,不违圣命。然而关乎社稷江山生死大事原则问题,他寸步不让。

    比如现在。

    孟神通清楚陛下当前的身体状况。

    他同样清楚食辛辣饮烈酒并非嘴馋,而是留恋。这位执掌天下万民生杀大权的皇帝知晓自己时日无多,弥留之际不免有些眷恋人间百味而已。

    想到此处,孟神通叹息。

    景佑皇帝气道“断了朕的酒,哥哥叹什么气?”

    孟神通说道“陛下实在不该常来第一楼。”

    轻拭嘴角,景佑皇帝说道“天下之大,莫非王土,朕岂有去不得的地方?何况说起第一楼,当年出资建造时朕也算半个东家,如今白吃哥哥几餐就忙着谢客?”

    孟神通说道“臣是担心。”

    魏貂寺双手捧着绢帕,悄无声息退了出去。

    并转身掩上阁门。

    景佑皇帝笑道“反正朕不担心!就算真有那么一天朕白云之巅逐仙而去,也丁点儿不担心。”

    孟神通说道“看来陛下心中已有江山托付的人选。”

    景佑皇帝否定说道“差得远!即便做了皇帝,终归都还是初出茅庐的孺子。若想坐得久稳,恐得再学个三年五载的帝王术。”

    孟神通点头不语。

    火锅升腾热气,景佑皇帝看着对面大腹便便若有所思的龙王兄,不由浅笑。

    他拍拍手,掀起袍襟起身。

    伸伸懒腰,揉了揉微撑的肚腹,语气带着些许疲倦,景佑皇帝挥了挥手算是作别“走喽……”

    房门开启。

    恭候多时的魏貂寺搀扶着那位开创盛世苏唐的帝王下楼而去……

    夜深人静。

    皎洁如玉的月亮挂在窗前。

    风从眼帘拂过,摇曳着不知谁家的灯火。

    孟神通站在窗后,尝试伸手去感触那轮玉盘,感慨良多。作为景佑皇帝的兄长与知己,他何尝听不懂陛下未尽言中意。

    是啊!

    只要他孟神通坐镇此楼一日,苏唐万里河山便能太平一时。

    可那毕竟只是一时。

    一时之后呢?

    古语说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亦不为桀亡。想自己花甲岁月,余生有数,还能再看几许盛世天都的繁华光景?

    此中答案,怕是只能举头问明月了。

    孟神通叹息“天下,终究是年轻人的天下。”

    ……

    苏寒山收到传信,来自天都城里的讯息。

    确切点说,应是景佑皇帝御笔钦写的家书。

    家书里没有嘘寒问暖,脾性多少沾染些江湖味道的景佑皇帝显然并不是千里修书只为吃喝拉撒的那种君王。

    信笺里交代了一样事,早已在江湖传得沸沸扬扬令无数人心驰神往趋之若鹜的事。

    还剑湖现世。

    马车里,苏寒山将信笺递于大理寺卿说道“父皇的意思,待咸阳古道查案终了后,代表朝廷出面八千尺剑壁。”

    满朝文武,算是景佑皇帝身旁为数不多心腹大臣的大理寺卿陈天官点头“还剑湖现世本是江湖事,无需朝廷插手过问,可偏偏惊了西蜀齐王与北燕世子那般人物。我苏唐作为东道主,自不能袖手旁观。”

    “为表重视,由殿下出面会碰西蜀北燕两国来客,最为合适。”

    苏寒山颇显担忧“我经验尚浅,恐折了苏唐颜面。”

    陈天官安慰说道“咱们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殿下无需多虑。”

    苏寒山说道“愿闻其详。”

    陈天官拭汗说道“若西蜀齐王和北燕世子以国使身份入我唐境,咱们自当奉为上宾好生招待。倘若他们仅以普通江湖客的身份万里来观还剑湖,并枉顾礼数借武乱境,咱唐人也有法子教两位异国贵客知晓,天下非只一座江湖。”

    苏寒山细细品嚼着陈天官话里深意,没有说话。

    身侧黄裳儿却郑重其事的点了点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